两周后,上海滴水湖畔,星光璀璨——包括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约70位顶尖科学家将齐聚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诺奖科学家代表现代科技最高水准,是全人类的财富,应当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网红”,我们最应该追的“明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自然界噪声排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自然界噪声排名(70位世外高人两周后将来上海)

自然界噪声排名

两周后,上海滴水湖畔,星光璀璨——包括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约70位顶尖科学家将齐聚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诺奖科学家代表现代科技最高水准,是全人类的财富,应当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网红”,我们最应该追的“明星”。

孙绍波 画

淡泊名利,是他们的共同特点。科研路上的点滴突破,离不开踏实作风和“甘坐板凳十年冷”的精神。追名逐利,难成大器。也正因为低调,很多大师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秘书长王侯,是多位科学家的“超级粉丝”,他参与发起论坛,希望把“世外高人”请到上海,近距离分享真知灼见。不少科学家年事已高,从出成果到获诺奖,常需数十载,得奖时往往已过花甲之年。“现在不‘追’,更待何时?”

然而,网络上近来传出了一些质疑声——有些人,对娱乐明星动辄上百万元出场费习以为常,当类似的出场费与诺奖得主挂钩时,却不淡定了,批评大师得奖后“变了”,热衷于“走穴捞钱”。

不清楚诺奖得主来华的初衷、行程、交流内容和真实收获,一看到经济往来,就对动机妄加揣测甚至指责,是无力且无理的。

传播学一代宗师、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1964年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提“地球村”的概念。半个多世纪以来,得益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时空距离不断缩小,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整个地球越来越像麦翁当年描绘的那样,如同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地球村里最聪明的头脑,每年能面对面交流,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实为幸事。然而,到了2019年的今天,却有人要放弃机会,逆潮流地呼吁:与其花钱请诺奖得主来华,不如潜心研究,培养我们自己的大科学家。

“闭门造车”的逻辑,令人费解。难道,一定要大师们亲手培养出几个中国诺奖得主,才算来得有价值?难道,顶尖科学家就应当不食人间烟火般地无私奉献?这么想,才是典型的短视和不尊重知识。

不排除有少数活动主办方,盯着名人效应,只想请大咖“站台”。这不是主流。滴水湖畔搭起的,是一个纯粹的舞台。去年论坛闭幕后,参会的30多位顶尖科学家中,超过半数给协会写信致谢点赞。他们觉得,自己是论坛的主角,全程“真聆听、真交流、真感受”,收获颇丰。

追星热潮盛行多年,许多年轻人为流量明星趋之若鹜,却说不出几个科学家的名字;娱乐圈的狗血剧情频频引发热议,但鲜有人关心科学家的趣闻轶事。殊不知,很多故事,远比那些花边新闻美好、浪漫,值得拥有更多流量。

比如,去年来沪的挪威科学家夫妇梅·布莱特和爱德华·莫索尔,一起研究“迷路”,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2014年携手捧回诺奖。夫妻俩都爱神经科学,都喜欢户外运动,因为好奇自己为何不迷路,共同组建实验室。又如,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与父亲同为斯坦福大学教授,还是历史上第六对父子诺奖得主……

挪威科学家夫妇梅·布莱特和爱德华·莫索尔

科研课题也并非都是高深莫测的“天书”。今年,潜心研究火星移民、癌症疫苗、阿尔兹海默症的多位大咖,都将应邀来沪。他们的成果,与全人类命运和亿万人福祉息息相关,既“高精尖”,又“接地气”。

诺奖科学家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只有励志故事,还有诸多现实意义。

大师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分享最新成果,讲述科研故事。不经意间的几句交流,可能燃起一个年轻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在心中埋下兴趣的种子;可能带给青年科学家关键启发,在某项科研攻关中突破瓶颈;也可能促成项目合作,推动前沿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推广科普、启迪科研、升级科创,辐射效应未必立竿见影,但肯定不容小觑。

几年前,一项针对青少年的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有明星梦,想当科学家的仅为13%。为什么“从小立志当科学家”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很大程度上与一些不恰当的标签有关——搞科研工作,就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于清贫”……

我们要告诉孩子:

如果你想攀登科研高峰,绝不能贪图名利;但是,只要你努力拼搏、不断创新,在科研上有所建树,就理应获得掌声和回报。诺贝尔科学奖的奖金是140万美元,我国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800万元。名和利,不是科学家的追求目标,却是全社会对知识和科学家表达尊重的重要手段。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钱氏家训》中的这段话,精辟诠释了科学家的境界:功在千秋,不看当下。娱乐八卦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流量终究不会持续太久。时代主流其实并没有变,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成果,会被载入史册。时间终将决定,哪一片星空最为璀璨。

群星将至,此时不“追”,更待何时?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曹刚

图片 | 网络图

编辑 | 包雍尔 唐梦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