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与北京大学(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

当今,国内最具知名度的高校,当然非清华北大莫属。清华北大能有今天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与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历任校长的奋发图强是分不开的。要说,是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历任的校长,谁最有知名度,恐怕非蔡元培莫属。

蔡元培是1917年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他的到来使北京大学的风气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他的办学风格和办学宗旨为北大后来的发展进步及跻身国内乃至世界名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前的北大景况。

北京大学原名为“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正式改名为北京大学。改名以后的北京大学,虽然也是当时国内的最高学府,但是,学习、学术风气却并不像常人想象得那么浓厚严谨。封建主义思想仍然在校园内占据主导地位,来这里上学的学生,在这里教课的教师大多以升官发财为第一目的。既不用心钻研学问,也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校园内也不允许有新思想的传播,教师、学生大都死守本分,一派死气沉沉。

学生当中的富家子弟不以追求学业进步为事,而是以摆阔气讲排场为乐。带听差、打麻将、吃花酒、捧名角,在那些富家子弟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那时的北大还有一种颇为常见的现象,那就是一些有钱的教师和学生,吃过晚饭后就坐洋车直奔八大胡同。就连妓院里的老鸨妓女们也说“两院一堂”是最好的主顾(“两院”指参议院、众议院、“一堂”指京师大学堂)。

当时,在北大的学生中还流行一种非常邪恶的风气,就是“结十兄弟”。所谓“结十兄弟”就是十个气味相投的学生结拜为兄弟。毕业后大家钻营作官,谁的官大,其他九人就到他手下当科长、当秘书,捞个一官半职,“有福同享”。这个官如果是向军阀或大官僚花钱买来的,那么钻营费就由十人分摊。

这样的风气在校园内占据主流地位,足见1917年以前北大的学风浮夸到了何种程度,校园风气是何等的乌烟瘴气。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蔡元培与北京大学)(2)

蔡元培

1917年初,蔡元培走马上任北大校长。他到校的第一天,北大的部分教职员工、学生已在校门口排队迎候。等他走近时,迎候的教职员工、学生都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摘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迎候他的教师学生回鞠了一躬,他的这一举动使在场的教师学生大为惊讶。

上任不久,蔡元培就向全校师生发表演说,倡导教育救国理论。号召学生们踏踏实实地研究学问,不要追求当官。蔡元培自己虽然在前清中过举人、进士,点过翰林,但他后来到欧洲德、法两国留学,接受了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他一到任,就着手采用西方国家大学的教育方针和制度。来代替原来北京大学的那一套封建主义的腐朽东西。他最注重的是文科。他认为文科的任务是要用新思想代替旧思想。他到校之后就果断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当文科学长(相当于文学院院长),以后又陆续聘请了一批有真才实学和有新思想、希望改革旧社会的人来校任教。

蔡元培提出的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提倡学术民主,主张不论什么学派,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允许其存在;不同主张的教师,不分新旧。都允许他们自由讲学,让学生进行自由鉴别和选择。

五四运动前夕,蔡元培和林琴南(《茶花女》的译者)曾经发生过一次公开论辩,轰动了全国。

林琴南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攻击蔡元培主办北京大学以来“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用土语为文学”。蔡元培于1919年3月18日写了一-封公开信答复林琴南,阐明了自己的办学方针:

"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排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以其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筹安会之发起人,清议所指为罪人者也,本校教员中有其人,以其所授为古代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嫖、赌、娶妾等事,本校进德会所戒也,教员中同有喜作侧艳之诗词,以纳妾、狎妓为䪨事、以赌为清遣者,苟其功课不荒,并不诱学生而与之堕落,则姑听之。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且公私之间,自有天然界限。譬如:公曾译有《茶花女》、《迦菌小传》……等小说,而亦曾在各学校讲授古文及伦理学。使有人诋公为以此等小说体裁讲文学、以狎妓、奸通、争有夫之妇讲伦理者,宁值一笑欤?”

在蔡元培这种自由兼容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北大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讲坛。

蔡元琣主持北大工作以后,许多学者名流先后来到北大任教,北大的学术气氛也为之大变。像鲁迅、钱玄同、吴梅、刘半农等,都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来到北大教书。李大钊、陈独秀和他们一起,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展开斗争,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蔡元培为了贯彻自己的办学方针,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例如。在他的提倡下,学校成立了各种学会(最有名的有少年中国学会,由李大钊、邓中夏主持)、社团(如新潮社等)、研究会(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等),还有“静坐会”等体育组织。蔡元培还亲自主持成立了一个进德会,教师学生都可以入会,但是也有条件限制:不嫖、不赌、不娶妾。

学校还开音乐会,办体育运动会,允许成立学生自治会。总之,成立这些学会、开展这些活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研究学问、研究大事上来,让学生有正当的文体活动,有健康的、高尚的爱好和情操。

因为各类学术政治团体纷纷成立、校内经常举办讲演会、辩论会,思考和讨论的风气盛行起来,师生也都活跃了起来。无论在教师还是学生中,都有共产主义者、三民主义者、国家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有立宪派,甚至有帝制派、复古派。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但是,由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的得力执行,由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大力开展,学生们打麻将、逛妓院的少了,研究学问和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多了。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北京大学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