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大自然竞争中胜出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大脑,我们的大脑大约只占身体重量的2.5%左右,但它却消耗了人体25%左右的氧气,这意味着大脑是我们人体“能耗”最高的器官。

然而,大脑大约65%的脑力,是用于处理眼睛收集的信息,如果把大脑比作人体的CPU,那么我们的眼睛就占用了它65%的内存。

人眼睛的像素5.76亿却看不透人心(人眼真有5.76亿的像素)(1)

曾听老人说,60年代挨饿时,有人找出了节省食物的方法。那就是即使是白天,没事干的时候,闭目养神,也会让饿感来得慢一些。中医闭目养神是有道理的!

以前小时候在农村,晚上也能看见满天繁星的银河,感觉就像一条透明的光带。抬头到处都是星星。哎!现在只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可以看到了。

人眼睛的像素5.76亿却看不透人心(人眼真有5.76亿的像素)(2)

人眼分辨率还真没5亿像素,这是夸大的,但是人对色彩,色差的辨识度,以及聚焦能力,那是相机无法比拟的。

说到强大的器官、感官,除大脑以外,人类的触觉可以说是独步天下,傲视群雄。可以说当之无愧是生物界的第一感官。

要是你特意闭眼,那么身体会用耳朵,手的触感,等等感知周围,所以65%资源消耗一分不减!

人眼睛的像素5.76亿却看不透人心(人眼真有5.76亿的像素)(3)

闭眼思考题目,可以节约65%的CPU资源,聋者善视,瞎者善听!

本人近视眼,戴眼镜时思维很迅捷,习惯模糊性思维,容易看到底层逻辑,戴上眼镜后可以提高观察力,容易看到事物的细节,两种模式切换,很舒服!

人眼分辨不了“海市蜃楼”,所以到了太空,一定要确定看得到星星或银河,如果看不到,地球人也许只是看了一个全息投影,这就有点可怕了,但是宇航员是可以看到银河的大脑有个基本功能,叫图像补偿修复,倒立的图像适应了大脑会自动修正方向。

人眼睛的像素5.76亿却看不透人心(人眼真有5.76亿的像素)(4)

它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图像是倒立的,所以我们的眼睛实际上给我们大脑输入的是倒立的世界。

轻微散光、近视,视网膜成像不太清晰,需要显卡增加算力,用于优化成像。所以近视的人不戴眼睛时间长的话头疼。

人眼是动态视觉,大脑不会处理你能看到的所有画面,他只会专注于处理你关注的画面。所以你看书,虽然视野范围能覆盖整个页面,但是浏览文字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分辨。

人眼睛的像素5.76亿却看不透人心(人眼真有5.76亿的像素)(5)

你看5号字的文件,你眼睛集中注意力盯着中间的三个字,你看看你是否可以看清这三个字两边再隔三个字之外的字就知道了。说100万像素都是说多了的。

在海边捡到一块手表,如此精美复杂,你绝不会认为那是海浪亿万次的冲刷形成的,那一定是技艺精湛的工匠制作的。

同样,人类的DNA编码,每一粒细胞组成的器官比如眼睛等等,只能比手表更复杂更精细。那么问题来了,凭什么我们会认为人类是进化产生的呢?背后真的没有哪位工匠?

人眼睛的像素5.76亿却看不透人心(人眼真有5.76亿的像素)(6)

眼睛只负责实时传入图像,大脑才是老大,98%的都是废图像信息采集,都被大脑抛弃了,留下来的只是精华,才被永久记住了!

简单说,视觉中心附近分辨率最高,越边缘越低,这是最佳的视觉策略了,毕竟主要信息都在中心区域了,不像相机全部区域都是高像素的。而且人眼还有集中于一个小区域,观察整体视野,关注动态物体等状态的切换吧。

人眼睛的像素5.76亿却看不透人心(人眼真有5.76亿的像素)(7)

人类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还是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研究的,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有待深入研究,为开发应用解决各种问题找到更好的答案。

人眼睛的像素5.76亿却看不透人心(人眼真有5.76亿的像素)(8)

#奇妙知识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