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重读《项链》,发现这是一部严重被低估的神作。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因此,大多数人都读过这部作品。

先回顾一下故事梗概。

马蒂尔德长相甜美,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美貌,她整日艳羡那些来往于高级宴会的贵族们,想挤进上流社会,奈何她的丈夫只是一个小职员,给不了她相应的经济支持。

终于有一天,她得到了一个贵族舞会的邀请函,为了显得够体面,她向贵族好友借来了一条名贵的项链。

在舞会上马蒂尔德不小心弄丢了朋友的项链,于是花了三万六千法郎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了朋友。为了买这条项链,借遍了亲朋好友,并且花了10年的辛苦劳动才还清了债务。

还清债务后,马蒂尔德再度遇到友人,向友人倾诉这10年来的遭遇,谁知友人惊讶的说,她弄丢的那条项链只值500法郎。。。。

多角度分析莫泊桑项链(重读莫泊桑的项链)(1)

这篇文章的赏析中写道“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断送了她的十年青春。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奈,特别是对于她这种没权没钱的小妇人来说。短暂的虚荣,被视为昂贵的项链,一生的背负。这无疑是以玛蒂尔德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最大的悲哀”。

背负着房贷车贷的我们又何尝不是马蒂尔德呢。

原文写了马蒂尔德丈夫为买项链凑钱的过程。

卢瓦泽尔有他父亲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那么,剩下的只得去借了。于是,他开始借钱。他向这个人借一千法郎,再向那个人借五百法郎;从这儿找五个金路易,再去那儿弄三个;他签了很多借据,答应了许多会让他破产的条件;他与放高利贷的以及各种放款人打交道,把自己的后半辈子都搁了进来。不管还得起还不起,不管是否会身败名裂,他必须先签上字,而后才能去害怕。他怕极了即将面临的难熬日子,怕极了将要压垮家庭的负债累累,怕极了即将来临的物质与精神双重折磨。但他要想得到那条新项链,就必须在珠宝商的柜台放上三万六千法郎。

像不像为了买房凑首付的我们?

后文又写了为了还这些贷款,马蒂尔德的辛勤劳动。

卢瓦泽尔太太马上就品尝到了过穷人日子的苦。只是,她早就像个英雄似的下定决心,还不清那笔可怕的债务就不罢休!

她会还的。他们辞退了女佣,换了住处,租了一个屋顶下的狭窄阁楼居住。她学会了做繁重的家务活和到处油烟污渍的厨房活。锅碗瓢盆得自己洗,油腻的碗盆和粗糙的锅底损坏了她玫红色的指甲;她用肥皂搓洗脏内衣、衬衣和抹布,然后把它们一件一件挂在绳子上晾干;每天早晨,她亲自下楼倒垃圾,再把水提到楼上,每上一层楼,就得停下来喘口气;她的穿着已经和一个平民妇女没什么两样了;她得在胳膊上挎上篮子去蔬菜店、杂货店和肉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讲价钱,仅仅是为了保卫她那点儿少得可怜的钱,还得经常挨骂。他们每月都必须偿还一些债款,同时又得再续借几笔,以延缓还债的时间。

丈夫每天晚上都去帮一个商人誊写账目,这种抄抄写写要持续到半夜,价格是一页五个苏。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年。

像极了省吃俭用还房贷的我们!

然而最后的结局却大跌眼镜,女猪脚辛辛苦苦工作10年供的东西却只值500法郎!

现代社会的我们为了虚荣心,贷款买房买车,之后省吃俭用还贷。近几年受疫情影响,股票、房产等资产缩水。再过几年,我们还完房贷,想要把房产变现的时候,能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价值呢。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像马蒂尔德一样失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