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魏、赵、韩三家同为晋卿、同朝为官,说是兄弟未尝不可;三家势均力敌、互为平头哥,面对共同的敌人——吞地饕餮——智伯,他们不由自主地靠拢在一起、爪牙向外;正是因为三只鬣狗完美的团结与协作,他们才一起扳倒了智伯这头凶悍的狮子。
公元前453年,赵、魏、韩3家联手,一举灭掉了智氏,三分晋国。
三家创业之始的抱团取暖堪称经典。
但这也有可能仅是完美的一瞬间。因为在晋国历史上,六卿纷争由来以久,向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六变四、四变三、到此会戛然而止吗?吞抢拼掠的惯性足以让他们尚未舐干嘴角的血就已反目成仇。
好在出现了一位大魏文侯,头脑清醒,力踩刹车,才不至于使三家火拼到底。
魏文侯真的是千年史上稀见罕有的贤君。三家分立之后,赵、韩都曾像当年的智伯一样,使出拉一打一的惯用伎俩,都想拉拢魏而灭掉另一家平分。对于韩、赵二家,不论是谁起了这样的歪心思,魏文侯都给以断然拒绝。
魏文侯说,我们三家谁也吃不了谁,我们三家患难与共生存了下来,我们真的是兄弟呀!我们如果拼死拼活地继续内斗,不用说大不了就是同归于尽;但我们对不起祖宗呀,对不起生我们养我们的三晋大好河山呀!我们不如仍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这番话说的,既实事求是又大义凛然,不由得赵、韩二君不服。
三晋第二次完美合作完成于公元前403年。
这之前齐国发生内乱,魏文侯紧抓大好良机会合三晋兵,出师攻齐。在廪丘与齐军展开大会战,一举击溃齐军。
紧接着魏文侯下令三晋联军趁胜长驱追击,一直攻到了齐长城。魏文侯不给齐军以丝毫喘息之机,立即摆出强攻齐都临淄之势。
齐国也有能人,看出魏文侯虎视鹰瞵的用意,绝不在于要灭亡齐国,以当时三晋的实力灭亡齐国这样的大国尚属力不从心,而是要邀名;于是他劝齐国跟三晋讲和,于是齐康公就陪同晋三卿一起去朝见周王。
齐康公请求周王任命三卿为诸侯。当时的周王室早已衰弱不堪,周威烈王不得不听从这些强硬的诸侯们,于是是正式册封魏赵韩为诸侯。
三晋正式立国以后,就一心图霸中原,于是第三次合作,南下与楚争锋,依然是魏文侯为盟主,率三晋联军大败楚军,夺得了大梁。
魏国之所以首先强大、魏文侯之所以能够率领三晋,是因为魏国首开战国时期变法的先河,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奖励耕战、依法治国;同时打破之前贵族世袭当政局面,大力提拔中下层贤人异士,起用翟璜、吴起、乐羊、西门豹等;又大力推崇儒学之士,尊重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使魏国一时人才济济,国力迅速窜升。
韩、赵眼瞅着魏国的崛起,怎能不分外眼红?
赵国在赵烈侯时也进行了部分改革,国力也有所上升。到赵敬侯时,回想以前三晋屡次联手对外作战,出力均等,获利却唯独数魏为多,是可忍,孰不可忍?咱也不能那么傻,光出力不讨好,咱也得夺取阳光下更大的生存地盘!
由于赵国的不忿、首先挑衅,也由于魏文侯的仙逝,韩、赵、魏三兄弟初起嫌隙、继而分庭抗礼、接着兵戎相见、进而分道扬镳、最终黑血为仇了。
分裂是从公元前383年赵大举攻卫开始的。赵努力想扩大地盘,首先便瞄准了卫。卫小而肥,正合适。
然而卫却是魏国紧盯已久的口边食,怎能轻易让给别人,而且这个时候魏的当家人已是魏武侯。魏武侯刚猛好战、性急直暴、好利喜功,不像魏文侯那样凡事讲究迂回涵让、寓攻于藏。因此魏武侯接到卫国的求救后气愤填膺、立即亲率大军迎战赵军。
先是魏武侯把赵军打得找不着西,之后楚国趁三晋内乱也想捞一把,出兵助赵攻魏,结果魏被赵楚两面夹击打了个满地找牙。
从三家分晋算起,赵魏之间一直和平相处、抱团取暖、相安无事、称兄道弟70多年,到此一战将两代人的恩义打成了一地鸡毛。
韩国也不甘示弱,不闲呆着,趁魏楚乱战之机,积极伐郑,独立谋求自己的发展空间。
由于赵、魏、韩各自强大、各怀鬼胎、各打自己的小算盘,公元前383年之后,三晋联盟终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之后见面,绝不是兄弟了,而是仇人相见抿耳呲牙鼻子跑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