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11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将“重污染预警”的级别由当前的“蓝色”提升至“黄色”,目前高浓度污染气团将持续滞留,并叠加本地污染排放的积累,污染要待26日的弱冷空气到来后缓解。

12月以来,遭遇持续高强度雾霾天气的不止北京,河北、东北大部分地区和少数南方地区也都遭遇雾霾困扰。

雾霾天,人们在“等风来”的同时,也开始寻找防护策略。防雾霾、抗雾霾也成为厂家、销售者的卖点。防雾霾、抗雾霾产品众多,是否真如广告宣传那样管用? 消费者遇到问题如何维权?

防雾霾的十二种方法(你用的防霾产品真的就能阻隔雾霾吗)(1)

防雾霾的十二种方法(你用的防霾产品真的就能阻隔雾霾吗)(2)

现状:市场防霾产品参差不一

防雾霾的十二种方法(你用的防霾产品真的就能阻隔雾霾吗)(3)

消费者如何维权专家支招

对于日渐成为生活必需品的防霾产品,应如何规范其市场、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防霾产品市场为何乱象丛生?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

防霾产品市场乱象出现的原因,一是商家逐利的心态,雾霾成了他们眼中可以利用的商机。对防霾产品生产企业而言,创新很重要,诚信更重要;发展很重要,规范更重要;效率虽然重要,但公平更重要。商家应强化自己对消费者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标榜“创新”而欺骗消费者的方法不受法律保护。

第二个原因是,面对市场上海量的商品,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监管者应转变监管理念,走出办公室,更应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消费者的举报线索展开调查,摸清劣质产品生产、销售的源头。国家标准缺失如何有规可循?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

雾霾问题是近几年才开始引起重视的。一方面,标准比较乱,应该针对“PM2.5防范”制定强制标准或者推荐标准,这样才能有规可循,有据可查。

没有国家标准时,可能有部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设计图纸、规格也是标准,企业按照什么功能性标准生产商品,也都是标准。企业标准在质监部门、标准化管理部门都有备案,都能查到。产品宣称有除霾的功能,必须有科学的鉴定结论、依据支撑,引用的数据要有出处。在没有国家标准只有企业标准时,有关部门应该严格审查实际产品标准和标称功能是否一致;还要审查企业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产品。

消费者应怎样维权?

北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副秘书长朱巍

消费者应了解与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通过网络、电视购物购买的相关产品,消费者享有“后悔权”,可以在7天内无理由退货。其次,消费者发现产品与宣传不符时,可以向消协和工商管理部门投诉。产品与宣传不符情节严重的,适用3倍罚则。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

消费者应树立理性消费理念,不能见到防霾产品就购买。消费者应关注企业是否取得相关资质,网购时可以关注用户评价。

其次,消费者应摈弃“占小便宜”的心理。消费者手中的钞票,对厂家而言就像“选票”一样。消费者选择价低质次的产品,会迫使部分企业用压低价格的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第三,司法机关也应该发挥好司法职能,对于消费者的维权诉讼,要做到快立案、快审理、快执行。法院对欺诈消费者的商家适用惩罚性赔偿,也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

转载:法制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