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务员与旅客之间的对话(她每天要走25000多步)(1)

蒲婷婷正在帮助有需要的旅客 本报记者 寇宁 实习生 曹阳摄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到您?”6月10日上午,太原南站二层候车大厅里,一位身穿制服、身姿挺拔的漂亮姑娘正热情地为一位旅客解答问题。她的名字叫蒲婷婷,太原南站“婷婷爱心服务区”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老、弱、病、残、孕等有需要的旅客。自2014年7月1日太原南站开通运营之日起,1988年出生的她便在这个岗位,带领团队18位年轻伙伴服务旅客。

早8点,婷婷早已进入工作状态,在大厅内巡查。当对讲机里传来有人需要帮助的消息后,她便快步走向站台,接旅客下车,并把他送到出租车候车区。这一趟下来,至少要15分钟。一趟又一趟,她的脚步根本停不下来,记者的采访也几度被中断。推轮椅、接送旅客、帮旅客提行李……这些都是婷婷日常的工作内容,婷婷说,她每天都是这样来回跑,经常会忙到晚上10点,遇到特殊情况,还得白加黑连轴转。

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背后都是辛苦的汗水。婷婷曾经用自己手机上的计步器测过,发现自己一天竟然可以走25000多步,15公里,这个数字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一天下来,婷婷的腿就像灌了铅似的,回到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简单地和父母拉几句家常,赶紧上床睡觉。能好好地睡个觉是她最大的奢望,跑步、健身这些爱好早已渐渐搁置。“她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永远处于忙碌的状态。就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介绍过好几个,初次见面都觉得不错,可再想约她,就很难,人家以为她是在推辞,自然就断了。”婷婷的同事徐倩说,自服务区成立以来,她就一直和婷婷在一起,婷婷的好她全看在眼里。不仅仅是因为她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一点点地带领大家完善着服务区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真挚的爱心。

有一次,站里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提着三四个大大的蛇皮口袋,说是要回运城老家看孙子。因为老人行李多,婷婷和同事去帮忙,把老人接到了爱心服务区,给她倒水,并安顿老人在此候车。离列车发车还有一段时间,婷婷注意到老人的袋子破了,就主动帮她缝。原本只是其中一个破损,但她却把老人其他几个袋子也都加固了一遍。看着眼前热情的姑娘,老人激动得落下泪来,说:“我有3个孩子,两儿一女,还从来没有像你这样对过我。”此后,这位老人和婷婷以及服务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每回乡经过南站,一定会去站里看望大家,唠唠家常,有时还会带些土特产。当然,有欣慰自然就有委屈,遇到个别不讲理的乘客,婷婷总是安慰大家说,毕竟只是少数,更多人对他们是肯定,这就够了。

婷婷非常喜欢小孩,为了照顾好婴幼儿,自己还会买一些书籍,学习育儿知识。在服务区玩耍的孩子,免不了会拉尿在地下,婷婷就会自己动手收拾,从来都没见她皱一下眉头。不久前,她接待了一批脑瘫患儿,看着可怜的孩子,婷婷眼里充满了怜爱,自此之后,她经常会向爱心机构捐款、捐物,而这些事情却很少有人知道。婷婷说,爱心传播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车站里,应该传播给更多人。“她是这个团队的领头人,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到了饭点,经常是自己饿着肚子帮我们顶班,先让我们吃饭,自己吃饭从来都没有点;候车厅里有专门的保洁阿姨,有些卫生她不必亲自动手,可她只要能自己做,就不会麻烦别人;对待过往的旅客,更是好得没的说。”徐倩说,婷婷虽然只有27岁,但她对人对事却比同龄人显得成熟懂事。有人曾开玩笑,说她就像个老妈子,啥都管,啥都操心。

说来,“婷婷爱心服务区”正是以蒲婷婷的名字命名的。当时,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太原南站决定成立一个爱心服务区。可是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三晋爱心服务区”“阳光爱心服务区”……大家讨论了很久,始终定不下来,突然有人提议:“要不就叫婷婷爱心服务区吧”,相比而言,这个名字更有亲和力。之所以选择婷婷,不仅因为她是“火车头奖章”这一中国铁路职工的最高荣誉获得者,更重要的是,她的善良和热情,大家都看在眼里,在旅客和同事中,口碑极佳。提及此事,她笑着说:“‘婷婷’这个名字很普遍,很多旅客也叫婷婷。很多人走进我们服务区都说,回到家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大家带去家的感觉,家的温暖。”

本报见习记者 冯华

六月,儿童节刚过,暑假又要来临,家长们有没有想过怎么让孩子度过假期呢?本期“书香漫晋”活动,精选多本少儿读物,赶快关注“山西新闻网”微信公众号(sxrb-com),回复“书香漫晋”参与活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