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于2013年获批为山东省“海智计划”工作基地,2017年11月,青岛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省、市科协将青岛西海岸新区确定为核心试验区离岸基地是海智基地的升级版,是海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区准确把握中国科协和省、市科协对科协工作提出的新精神、新要求,围绕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战略布局以及省、市、区“双招双引”工作部署,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先行先试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科协综合建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科协综合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

科协综合建设

青岛西海岸新区于2013年获批为山东省“海智计划”工作基地,2017年11月,青岛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省、市科协将青岛西海岸新区确定为核心试验区。离岸基地是海智基地的升级版,是海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区准确把握中国科协和省、市科协对科协工作提出的新精神、新要求,围绕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战略布局以及省、市、区“双招双引”工作部署,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先行先试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一、树立总体思路,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离岸创新创业思路。“离岸”重要的是引才用才理念,离岸基地重要的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即坚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引才观和“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创新创业模式,着力建立起与世界接轨的柔性引才机制,把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

2.坚持三大核心功能定位。一是引进和聚集海外高端人才,支持海外人才开展离岸研发、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等业务;二是探索离岸创业模式,促进创新项目海内外预孵化和成果转化;三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通过模式创新和政策支持,促进海外优质创新资源集聚。

3.坚持聚焦主导产业。围绕海洋经济发展主题,聚焦海洋经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精准引进高端产才融合项目。

4.坚持政府指导、市场主导原则。更多采取政策性、市场化、企业化措施,调动各大功能区、“双招双引”相关部门、企业、人力资源、中介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离岸基地建设工作,把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这一科协的工作平台变为全社会的引才引智舞台。

二、完善三个保障,建立三个支撑

1.完善组织领导保障。成立了国家(青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核心试验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起了由党委领导、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科协牵头协调、党政相关部门、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的综合性柔性人才共用平台。工委(区委)主要领导先后三次对离岸基地建设作出批示,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三次专题研究部署离岸基地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青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核心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站认定办法》,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到部门、单位。区科协牵头成立离岸基地建设工作专班,实行季调度制度,加强重点工作研究谋划,推进基地建设工作落实。

2.完善专业服务保障。一是加强专业服务。新区确定中国人才市场青岛市场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设立了全市首个海外人才服务专窗,2019年引进海外人才1027人、留学回国人员490人,海外引才效率大幅提升;二是优化配套服务。将人才关注的安家、教育、医疗等内容作为服务重点,制定服务保障政策和受理平台,提供“全程化”跟踪服务,着力打造“亲情式”服务体系。三是强化住房保障。采取建设人才公寓、给予购房补贴、支持用人单位自建等多项措施保障人才住房,按照“拎包入住”标准先后建设“智岛”高端人才公寓、中德龙湖冠寓“博士邨”、古镇口海创融园·博士邨。像中德“博士邨”,目前入驻博士、高级职称人才132名,解决了以高端人才为主创新创业人才住房需求。

3.完善项目孵化空间保障。按照“总部空间 合作空间”的模式,在国际海洋人才港依托“赛创未来(青岛)国际人才科创中心”,打造离岸总部空间,建筑面积一期2600平方,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海洋高新区、古镇口融合创新区等四个功能区打造离岸合作空间。总部空间挂牌“青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四个合作空间分别挂牌四个功能区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确立青岛开发区国际海洋人才港、国际经济合作区“双创”中心、海洋高新区“海创小镇”和青岛古镇口融合创新区“海创融园·博士邨”为项目孵化中心。

4.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支撑。围绕引进、培育和扶持人才的关键政策点,对标一流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领先全市实施了新一轮政策升级行动,出台《关于实施“梧桐树”聚才计划的若干政策》、《关于人才引进“一事一议”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国家(青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核心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人才政策,配套实施细则30余个,设立亿元以上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在政策的覆盖广度、支持力度、保障深度上始终处于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形成了持续性的人才政策洼地效应。

5.建立面向全球的引才渠道支撑。瞄准引进全球人才,广拓新区招才揽才渠道。一是通过依托专业化人力资源公司、商会、驻外机构等多种方式,先后在美国硅谷、日本东京、加拿大多伦多、德国法兰克福、慕尼黑,以及国内的北京、上海、西安设立引才工作站13家(海外10家、国内3家)。同时,与美国硅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创新促进中心、中国留日同学总会等7家海外组织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二是通过政府支持、购买服务,依托专业人才公司开展“双招双引”工作。2018年引进中国最大猎头体系创造者“冰鉴”项目,项目以冰鉴人才信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为实体企业正式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2019又成功引进浙江赛创未来创业投资公司落户新区,成立 “赛创未来(青岛)国际人才科创中心”,设立青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打造“以赛引才、资本接力、深度孵化、落地服务”于一体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服务高端平台;2020年新区成立人才集团,开展公司模式的“双招双引”活动。三是举办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作为引才渠道支撑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承接举办中国(青岛)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针对大赛新出台支持政策,对进入决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的优秀项目大赛结束后一年内在新区落地实施转化的,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综合资助。截至目前,大赛参赛项目基于手眼协同的智能机器人系统、等7个项目已完成在新区注册;举办“新锐青岛· 2020全球海洋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根据青岛市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海洋名城的目标,大力吸引全球海洋人才来青岛创业发展,面向全球广泛征集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

6.建立服务企业主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支撑。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打造面向企业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平台,包括各类创新研发平台、创业孵化载体,增强对人才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全方位、快节奏、多渠道对高端人才来区创新创业进行催化。提升创新研发平台,依托驻区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设立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资金,对新引进的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新区目前拥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院士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525家,其中国家级61家,省级134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新区创新制定海外人才离岸工作站创新创业平台,2018年-2020年组织企业申报并通过评审设立16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站,累计引进6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涉及海洋生物高分子材料、功能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专家学者,16家建站单位获区级奖补资金430万元,与企业合作创新研究30多个项目,海外人才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来源:中国科协“十大”会议交流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