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不是我计划读的一本小说,但是作为酷爱咖啡的一个推理谜,看到书名就想看看这两个自己喜爱的元素能够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翻开之后就一口气读完了。坦白说,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在阿婆的书中算不上上乘之作,因为这是阿婆一部舞台剧本改写成的小说,所以对整体也没有太多期待,但是我仍然很喜欢里面的犯罪场景设定和波洛最后虎口脱险时的大快人心。

可意外的是,在这部舞台剧刚刚推出的时候,曾大受欢迎,在当时的伦敦展演了几个月。在书籍的前半部分,我都努力在脑海中构建这个故事舞台上的样子,这样读起来就有意思多了,我将通过本文和大家分享其中我阅读过程中的乐趣,以及波洛最后的精彩表现,在此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故事的背景。

黑咖啡创作原声(黑咖啡由舞台剧本改编)(1)

图片来源网络

一、案件背景

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克劳德·艾默里爵士正在研究一个原子弹爆炸的方程式,而且已经小有成果,这个研究在他们所处的战争时期对国防非常重要。也正是这个原因,其他国家的间谍已经盯上了克劳德和他的方程式,而克劳德怀疑他的一位家庭成员就想偷走它以换取利益,因此他提前打电话邀请著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协助他找到这个人。

就在克劳德约见波洛的当晚,他已经约他的家人们共同享用了晚餐,可波洛还没有抵达,他存放方程式的保险柜就已经空了。克劳德不得不提前宣布波洛到来的消息和原因,家人们都大为惊讶,可就在等待波洛的时间里,克劳德就被毒杀了。

当晚和他一起共进晚餐的其他成员如下:

儿子 理查德·艾默里、

儿媳 露西娅·艾默里、

姐姐 卡洛琳·艾默里、

侄女 芭芭拉·艾默里、

秘书 爱德华·雷纳、

客人 卡雷利医生。

稍后赶来的波洛要在这几个人当中找出凶手,犯罪现场就是餐厅旁边的阅览室。也许是因为作者从剧本改写到小说的过程中,考虑到了读者对于场景的困惑,因此,书籍中也给出了阅览室的示意图以方便读者想象。

黑咖啡创作原声(黑咖啡由舞台剧本改编)(2)

小说中阅览室的示意图

我不得不承认,就是因为有了这张图,我才从这本小说中找到了乐趣。

二、读剧本的乐趣在于想象

因为这部小说是根据剧本改编的,所以我在阅读的时候,就对照图片来想象故事的场景和拼凑人物的活动轨迹,有时还会把他们都画出来,方便整理思路,仿佛在看一场纸上的舞台剧。在读到书后半段时,我还会一边根据波洛的推理,一边看自己画的图来猜测真凶和作案手法。这是我在阅读其它小说时没有过的乐趣。

作为一个推理谜,在读其它推理小说时也曾在脑海中构建犯罪现场,猜测人物活动轨迹,我想很多读者也会像我一样,甚至画出思维导图,我认为这是推理小说之所以受欢迎的一大原因。

不过遗憾的是,我隐约猜到了真凶,但是没有猜出他的作案方法。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中通过药盒对作案手法进行掩盖的设计非常巧妙,大多数读者都会被这个掩盖手法迷惑,而波洛的精明之处也通过拆穿这种手法而体现。

黑咖啡创作原声(黑咖啡由舞台剧本改编)(3)

图片来源:头条免费正版图片库

三、侦探的精明在于未卜先知

在我看来,小说中最让读者惊叹的就是波洛最后的推理和引凶手上钩的手段,他先是看穿了爵士的被害与当天药箱被拿出来没有关系,继而又将计就计,让凶手以为他自己成功掩盖了犯罪,实际却掉进了波洛早就布下的陷阱之中。

记得有人说,“失败通常不是因为能力弱,而是傲慢"。这句话很适合这次案件中的凶手,他自以为自己成功掩盖了犯罪而低估了波洛。相对的,波洛也利用了他的傲慢才在最后大获全胜,既脱离了凶手的毒手,又收集到了证据。

至于凶手的身份和具体的下毒手法,原谅我不能剧透太多,这样可以为想看这本书的读者保留新鲜感。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黑咖啡是毒杀案的关键道具,我想这也是这部小说得名的原因吧。

不过,小说的真凶在被逮捕之后,理查德夫妻之间对彼此的猜疑和误会也消除了,也算是阿婆的波洛系列一贯的温暖结局了。

黑咖啡创作原声(黑咖啡由舞台剧本改编)(4)

图片来源:头条免费正版图片库

从前看到单一以解谜为目的的推理小说总觉得单调,所以偏重于看社会派的推理小说。可现在再翻开单纯的解谜类小说还是觉得别有乐趣,既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又能参与解谜的过程。

虽说这类小说无法带给我们其它关于社会和人性的思考,读者对它们的评价也不高,但是我们有时候也需要让心情休息下,单纯地动动脑袋,而这就是《黑咖啡》这类小说才能做到的。

——————END——————

作者简介:热爱学习的职场宝妈,喜欢读书、写作和插画。愿和你共读每本好书。

黑咖啡创作原声(黑咖啡由舞台剧本改编)(5)

图片来源:头条免费正版图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