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出任团练副史一职,由此开启漫长的贬官之路,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王安石与苏东坡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王安石与苏东坡什么关系
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出任团练副史一职,由此开启漫长的贬官之路,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正是: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苏东坡《寒食帖》
至于苏东坡去黄州的原因,民间还有这么两个有意思的掌故,都与王安石有莫大的干系,不妨说来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是:苏东坡续诗得罪王安石,被打发去黄州看落花。冯梦龙《警世通言》:一天,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在书房等待之际,看到桌上有笔墨未干写着:"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显然是丞相未完成之诗稿。
西风自是秋天,黄花古人专指菊花,“吹落黄花满地金”一句,无疑是一大谬误——众所周知,菊花只枯萎不凋落,宁可枝头抱香死的菊花,何曾吹落北风中?冬日尚无落花,秋菊正盛开之际,更无有“满地金”可言。
金菊
苏学士觉得王安石空有其名,于是提笔写下了这么一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没等午休的王安石醒来,就提前告辞了。王安石见了苏东坡的笔迹,决定给这个年轻气盛的家伙一个教训,就把他贬到黄州去做了小官。苏东坡以为自己嘲笑王安石,得罪了他才被贬,不免愤愤不平。
谁知重阳节那天,苏东坡和朋友去赏菊,一阵大风过后,眼前居然真的出现了菊花满地的情景。苏东坡倍感惊讶之余,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也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被贬黄州了。
实际上这个故事,时间上是有问题的。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时,王安石己二次罢相归隐钟山,早就不问朝堂之事,所以这不过个附会之说罢了。
王安石画像
第二个是:王安石飞书救人,苏东坡安全着陆黄州。因为苏轼在密州的时候,中秋节思念弟弟就填了首《水调歌头》,结尾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把其他人的中秋词,统统都写废了。
19岁中进士,比王安石还早两年,写成了三百万字《资治通鉴》的欧阳修,多次赞小字辈苏东坡:"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一心要让才子出人头地。
但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打压,苏东坡仕途上升乏力,只能在州县的低阶徘徊。他失落之际在《湖州谢表》里,不小心抱怨了两句,没想到因此惹下了大麻烦。
接下来就有了,王安石飞书救东坡的故事。流行的说法是这样的:苏东坡被人揭发一贯讥讽朝廷,上纲上线地指出"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一句有大问题。
苏轼被宋神宗下令由湖州押解回京,关在御史台立案审查,当时身负四大罪名,遭"乌台诗案"这一劫,眼见着凶多吉少。
多亏闲居江宁的王安石,及时写了封信给宗神宗替苏东坡求情。身为在野之人的王安石,信中用词颇为婉转"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一句,给足了台阶,比起其他为苏说情的人来,简直太有智慧了。
所以此信一到怜才的宋神宗手里,就打动其心,挥挥手把苏东坡放出来,留用察看,并打发到黄州去了。苏东坡因此保住了小命和编制,顺便去验证一下王老师所言"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落菊之景了。
但学者考证《宋史》上,并无此事的记载,而是"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所以赦免苏轼的决定,应该是宋神宗自主作出的,并没有王安石的介入。
那么,究竟是王安石飞书救苏轼,还是小肚鸡肠打发苏东坡去黄州看落花呢?宋代由于文人当政,大都比较理想主义,王安石究竟用人不当,还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变法的是非功过暂且不说,王安石所作所为无私心,还是有目共睹的。
王安石人品高洁,当然不会落井下石。
谏议大夫刘元城,被苏东坡称为真铁汉之人,也曾说王安石:
"好学上进,不以官爵为意。"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是恨不得大打出手的老对手,下了非依然是私交不错的好朋友,可见其公私分明。
苏东坡雕像
他为官两袖清风,有一回生病了,有人好心送他一根珍贵的人参滋补,反被痛骂一顿赶了出去。所以,捕风捉影者也拿他没得法,只好喷他不讲卫生而已。
除了苏轼有大才子名气在外,宋神宗不可能杀他,政治家的王安石看得清楚,何妨顺水推舟之举;更重要的是以他为人,断不会做出落井下石卑鄙之事的。
比如王安石的寒山别体诗二十首其一,就很能体现出他宽以待人的行事作风: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选众业,各有一机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何况,同为文人的王安石对苏东坡有惺惺相惜之意。
王安石不是野心家,绝无文人相轻的陋习。变法反对派司马光都说他非奸邪之人,只不过是个"不晓事,又执拗耳"者。让他得了个"拗相公"之名。
与苏东坡同为北宋文坛大腕的王安石,自然知道作为文人写诗填词,难免不小心犯讳,苏东坡并无叛逆之心。
(有意思的是,王安石去世48年后,也和苏东坡一样,因“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句,被宋高宗下令削夺了爵位。)
有道是诗友相见欢,苏东坡对于王安石劝他在江宁安家之事,在《次荆公韵》中说: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尽。"
这是苏东坡在从黄州回来的路上,拜访了王安石,眼前骑着瘦驴的老者,感叹十年前上那个《万言书》欲行新法的王丞相已经老了,相逢一笑泯恩仇。
由此来看,苏王二人虽政见不和,但苏东坡对王安石品格才学颇为尊敬,以之为师友而尊的。所以真相,应该和大多数学者认为的那样:
虽然王安石没有写信救苏东坡,但若宋神宗真就杀苏东坡征求其意见,王安石一定会出手相助,并替他说好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