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涵养与气质(骨子里的高贵植根于内心的修养)(1)

作家梁晓声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

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

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

梁晓声说,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这让我想起澳大利亚的侄儿经历的另一个故事:

周末,侄儿随着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雪梨周边海域捕捞鱼虾。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将其中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我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

那华人平静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出海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

我侄儿道:“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 那华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会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两则故事,大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

“人文”,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它关乎公平、正义,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就在人和人的关系中。

想想我们有多少时候,不需要别人提醒,就知道检点自己的行为,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尽可能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

言及此,我想起了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国”。

为了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为了我们更自在,更快乐,我们要做到自律,人文!

解读《骨子里的高贵》

1、两则故事让我感慨万千,第一则故事中的谦让尊重,第二则故事中的慎独自律,联想到我们周遭发生的事情,是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2、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命根子,文化可以立国,为了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为了彼此之间更自在,更快乐,从我做起,做到自律人文。

3、人文也好,宗教也罢,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好好爱自己。好的素质是一种人文,也是一种修炼,心静内观,悠然自得。

4、高贵不是拥有香车宝马,不是衣着光鲜靓丽,而是融化到血液里,举手投足从骨子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骨子里的高贵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同时也需要个人的悟性和学习。做人要做得高贵,做事要做得谦卑。高贵并不是高傲,高贵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一种修养的表现,高贵是做事认真、周到,自信且合理,高贵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和立足之本。

在澳洲,人们捕鱼都会自觉按照规定到公海进行捕捞,并不会因为个人利益到其他海域捕鱼,这是一种高贵的体现,既是对自身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大自然的尊重。高贵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代表着“人文”的含义。

我们总是提倡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到底何为人文?我认为,人文可以理解为人类文明的展现,且是非常优雅、高贵的文明的展现。人文社会也是人类文明追求的终极目标。这就更加需要人们培养自己骨子里的高贵,这种高贵需要靠自己学习和总结,需要向智者学习,向优秀之人请教,也需要自己善于发现的慧眼和一颗纯净的心。高贵需要长期的培养。

骨子里就透露着高贵的人,气质必然非凡,这不是由外貌表现出来,而是由他的言谈举止而表现。他的言行中会显露与他人不同的风度和素养。高贵不仅会为自己的形象加分,更会使他人在同你交流之时感到舒心与愉悦。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骨子里的高贵,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品质,更加有厚度。心中常怀感恩之情,常播善种,就会慢慢接近高贵。

不要认为高贵可望而不可及,它很容易得到,只要你能用心去做,在心中积累高贵因子,你就会拥有高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