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发生黄疸的新生儿也较过去明显增多了。这些婴儿除了皮肤出现轻重程度不一的黄疸外其它方面如:精神、吃奶、睡眠、大小便等等都很正常,孩子体重增长也满意。就要考虑是否为母乳性黄疸,母亲们最担心是不是自己的奶不好才引起孩子黄疸?会有什么危害,要不要停喂母乳呢?

母乳性的黄疸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是母乳性黄疸)(1)

母乳性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原因到现在还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母乳中含丰富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可使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增加。

怎样才能确定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多见于足月儿。常紧接着生理性黄疸发生,也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常在生后7~14天出现,可延至生后3~4周甚至2个多月。

由于目前还无特殊的化验检查来确诊,因此只能与各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相鉴别:如溶血、围产期缺氧、感染等病理因素。更需要将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减、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症等少见病进行逐一排查,才能做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

此外还可以进行试验性的诊断,即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胆红素下降到原来水平的一半以上,重新喂母乳后,孩子可能又出现黄疸,但一般不会超过原来水平。体重增长满意,平均每天增长20~30g。这时可考虑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孩子除了黄疸外,无任何其他不适,也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未发现母乳性黄疸引起胆红素脑病的病例,所以一般不需要停喂母乳,但为明确诊断应到医院请医生分析判断。

如果胆红素的水平特别高超过20mg/dl:

(1)、暂停喂母奶:此时最好停喂母乳3~5天,使血中胆红素下降一半以上,当再次喂母乳时,血中胆红素可轻度“反跳”,但不会超过原来水平,随后即会日渐消退。停母乳的时候可以给婴儿喂配方奶,同时妈妈应该把奶挤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婴儿黄疸消退后仍可继续哺喂。黄疸轻的,给孩子喝点葡萄糖水,可对黄疸的消退有所帮助。

(2)、口服退黄中成药:如茵栀黄口服液、清肝利胆口服液等,每日三次,每次1/3支,最好奶前服用以免引起呕吐,一般服用3~5天可见黄疸减退。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轻度腹泻,为正常表现。如果便次过多或水分较多则需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