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的军队中,军衔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制度,它既能够提升军队中战士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能够方便军队的管理与军队对外交往。不过在1955年的授衔名单上,原本是有13位开国元帅的候选人,但后来却只有十位元帅,那么退出的三位候选人是谁呢?他们又是因为什么原因退出的呢?他们如果没有退出,那么会排在第几位呢?

开国元帅跟开国大将都有哪些(1955年授衔时开国元帅名单原有13位)(1)

这退出的三人中,首先来说的第一位候选人便是周总理。周总理在党组织内部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因为他是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二是在黄埔军校时期,他是多位开国元帅的老师之一,可见他在中共内部地位的不一般。

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且发动了世界闻名的南昌起义,自此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第四次反围剿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得益于他与朱老总携手合作的结果,后来在遵义会议上,他又是带头支持毛主席的人,所以他对组织的贡献绝不少于任何一位开国元帅。

开国元帅跟开国大将都有哪些(1955年授衔时开国元帅名单原有13位)(2)

只不过周总理本身就是一个低调的人,所以即使他当初没有退出评选,他也不想让自己成为第一位开国元帅,因此他应当是排在第二位,而周总理之所以不参与开国元帅的评选,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已经不再担任部队中任职,所以周总理最后便没有入选十大元帅。

第二位退出评选的候选人便是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在留学归国后,便投身于革命队伍中,无论是在前期的国民大革命,还是在之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他均担任的是重要的领导职务,为党组织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一职,与刘伯承一起在太行山创建晋冀豫边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他更是参与并指挥了百团大战,从而让这场战役取得了最终胜利,同时也沉重地打击了日军,鼓舞了我军士气。

开国元帅跟开国大将都有哪些(1955年授衔时开国元帅名单原有13位)(3)

就是这样一位,军事才能和政治领导能力都十分优秀的国家干部,完全担当得起开国元帅的称号,只不过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主要负责的工作室政府和党务方面的工作,而在军队中并没有担任任何的职务,于是他便选择退出了开国元帅的评选,而如果当初他没有退出的话,按照他的为党和国家所做的贡献,应当是排在第七位。

最后一位选择不参与评选的便是刘少奇同志,从苏联留学归来的他,多次领导工人运动,为之后共产党奠定了群众基础,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他更是从未放弃过共产党,而是选择先后在多个城市进行秘密的地下党工作;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开展游击作战方针,在太原失守后,为了守住华北地区,刘少奇迅速前往华北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他的领导下,不仅让华北的根据地得到重建,甚至还扩大了八路军的队伍,从而得以快速打开华北作战新局面。

开国元帅跟开国大将都有哪些(1955年授衔时开国元帅名单原有13位)(4)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是刘少奇力排万难,多次向党组织建议重建新四军军部,在他的努力下,中央最终也同意刘少奇重建新四军军部的提议,并任命刘少奇为新四军的政委,之后新四军在刘少奇和陈毅的带领下,日益壮大,成为了继八路军之后的又一支强有力的抗日武装队伍。

因此刘少奇的军事天赋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完全能够入选十大开国元帅的行列中,那么刘少奇为何又会选择退出评选呢?其实原因跟周总理和邓小平同志一样,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便不再担任军队内部的职务,所以他认为开国元帅的名额应当留给还在为新中国军队建设做出更多贡献的人,而倘若刘少奇没有退出评选的话,我想以他的贡献,应该与周总理一起并列第二位。

开国元帅跟开国大将都有哪些(1955年授衔时开国元帅名单原有13位)(5)

虽然周总理、邓小平和刘少奇同志,最终没有被授予军衔,但并不代表他们为革命、为新中国建设所做的贡献就不复存在,他们的地位和贡献均不是用军衔可以衡量的,即使他们不在十大开国元帅的名单中,他们都是我国当之无愧的伟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