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读过三国的朋友都听说过这样一句民谣,“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句民谣说的就是三国时期的猛将排名,当然排名先后顺序基本上都是按照武力值来的。

历史上三国二十四名将真正排行(真正的统帅只有5人)(1)

在24位猛将当中其实只有5位真正的统帅,关羽是其中之一,那么另外四位统帅都有谁呢?想要搞清楚到底有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国二十四名将都有谁?

三国二十四名将在民间的排名顺序: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张绣、文丑、颜良,邓艾,姜维。

上文说过,存在于民间的猛将排名大都是按照武力值来的,其实在这24人当中,真正的统帅之才,其实仅有5位。首先第一位,乃是名将关羽,被后人称之为“武圣”。

第一位:关羽

关羽乃是刘备的结义二弟,不但勇武过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关二爷,恩义无双,被后世之人称为“义绝”,总之关羽的忠义之名是闻名古今。

功成自合归玄德,解印封金离许都。不羡金银光照室,惟思恩义走长途。这句话正是赞美关羽的,当年关羽入曹营之后,听闻刘备去向便义无反顾离开曹操。前往千里之遥寻找兄长刘备,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走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历史上三国二十四名将真正排行(真正的统帅只有5人)(2)

公元208年,刘备与孙权结盟,在赤壁打败曹操。此后,刘备便占据荆州这块战略要地。为了实现《隆中对》战略,刘备便抽身前往川蜀。不过在此时,刘备将面临一个最大的难题,荆州,谁来把守?

公元214年,军师庞统阵亡之后,刘备不得不让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前往川中,以助其早日拿下成都。而荆州刘备便交给了最忠义,勇猛无敌的义将,也就是关羽。

在关羽镇守荆州之后,常年替刘备招兵买马,二爷一人把荆州治理得非常完美。而刘备也因为有关羽在荆州,而感到非常踏实。关羽在荆州不但做好了防务工作,同时也不断的发展了实力。

历史上三国二十四名将真正排行(真正的统帅只有5人)(3)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在没有任何友军的帮助之下,打怂曹仁,就连曹操的上将于禁、先锋庞德也都被关羽挫伤。曹操,也险些迁都。后来关羽中了孙权、曹操的合攻。这才力不从心,最终身死于临沮。

倘若,在关羽兵败之前刘备能够迅速派遣一支兵马援助关羽,想必以二爷的统军能力,也不至于身死敌手。

第二位:太史慈

太史慈,乃是今天的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在历史上太史慈有一个评价叫:“弓马熟练,箭法精良”,从精良这个关键词之中,便可以看出太史慈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公元195年,太史兹与江东小霸王孙策激战,最终的战果却是打平孙策。像这样的战绩,便足以让太史慈名留青史。在与孙策激战之后,太史慈便跟随孙策平定江东,立下了不少功劳。

历史上三国二十四名将真正排行(真正的统帅只有5人)(4)

在孙策死后,太史慈被孙权任为“建昌都尉”,替孙权打理南方的相关事务。可惜的是,太史慈年仅40岁便去世,否则曹魏又将多一个较难对付的边关大将。

《三国志》: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在史书之中,记载,曹操当时听说太史慈的故事之后,便决定收降他,不过太史慈却没有理会曹操。这足以证明,太史慈是非常忠义之人。

忠义,勇猛,有威望、能力超凡像这样一位大将,绝对堪当统帅之才。

第三位:张辽

说到张辽的名字,会让两个人脸上无光,一个是吕布,另外一个就是孙权。吕布,乃是张辽的前老板,而孙权呢?他就更丢人了,合肥之战时,孙权率领10万精兵,攻打合肥城,当时城中仅有7000多兵马,加上张辽的另外两个同事,李典、乐进。

本来是兵力悬殊,根本没有什么可打的。但让世人没有想到的是,张辽竟然以区区800兵力,便让孙权的10万大军,军心不稳,士气大减,最终还被张辽所率领的兵团打得狼狈逃窜,这说起来真是丢了孙掌门人的老脸了。

历史上三国二十四名将真正排行(真正的统帅只有5人)(5)

公元207年,张辽早在白狼山之战中成名天下,后来又败孙权,声名更是响彻天下。在东吴更是有,张辽止啼这样的典故留传。

总体说起来,张辽不论是单打独斗,还是统兵作战也都是非常出色的。一生经历,白狼山之战、合肥之战、阵斩蹋顿,大破乌桓。

公元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再创战绩榜单。正应了历史上的一句话,叫:“卫青开幕,张辽辟土”,在张辽跟随曹操之后,立下了无数功劳,毫不夸张地说,张辽是集智慧、勇武于一身的大将,同时亦是一名合格的统帅之才。

历史上三国二十四名将真正排行(真正的统帅只有5人)(6)

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曹操除了动用徐晃之外,还在暗中调遣张辽上前线。这足以证明,张辽乃是曹操心中足以与关羽相抗衡的大将。

第四位:魏延

第四位,为什么是魏延?为何不是马超、赵云?其实道理也很简单,类似马超、吕布,这样的大将,他们更多的偏向于个人武力值对决,而整体统帅能力还欠火候,特别是赵云,老赵一生几乎没有统领过大军。

而马超、吕布,虽然有过统军经验,但是他们也基本上是属于个人勇武主义,在智谋方面非常欠缺。这也就是为什么吕布会有下邳败亡,马超会有投奔张鲁、遭人摒弃的下场。

历史上三国二十四名将真正排行(真正的统帅只有5人)(7)

而魏延,相比吕布、马超来说,虽然个人武艺达不到他们的境界。但是魏延,却能担当起边关大将的角色。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打败曹操之后,便启用魏延为汉中太守,统领汉中全境,防御曹操反扑。期间魏延发明,“错守诸围战略”,成功抵御了北方曹魏的侵袭。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提出“子午道奇谋”,虽然当时诸葛亮并没有采纳魏延的战略,但是历史上有不少学者皆认为,魏延的子午道战略可行。俗话说,兵出险招,出奇制胜才是用兵之道。

历史上三国二十四名将真正排行(真正的统帅只有5人)(8)

而诸葛亮呢,他作为蜀中的掌权人,自然是权衡大局,因此丞相诸葛亮一直不敢冒险用兵。说白了,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就是为了保住川蜀的兵力。如果,诸葛亮的老板是曹操,恐怕早就启用魏延的战略了。

第五位:姜维

姜维乃是诸葛亮军事上面的唯一接班人,诸葛亮在临死之前把他生平的兵法,谋略尽数传授给了姜维。

而姜维呢?在研习诸葛亮兵法、谋略之后,前后出兵北伐10多次,其战果也是胜负参半,不过以当时蜀国的兵力来看,姜维也算是尽力了。

历史上三国二十四名将真正排行(真正的统帅只有5人)(9)

公元256年,姜维被升迁为大将军。此时的姜维已经是研习恩师诸葛亮兵法多年,姜维后面便提出了著名的战略,叫“敛兵聚谷”,姜维的这个战略,主要是用于对汉中的防守工作。姜维认为此前魏延所创立的战略,不能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因此才会想到先把小股敌人放进来,然后再关门打狗,最后一一消灭敌人。

不难看出,姜维的确是一个合格的统帅,因为他懂得兵法的变动、唯一不足的是姜维跟他恩师诸葛亮一样,不能“权变应事”,当年面对宦官黄皓专权,作为大将军的姜维竟然,还只能在外屯田以避免被黄皓铲除。

历史上三国二十四名将真正排行(真正的统帅只有5人)(10)

在姜维屯田之时,曹魏的钟会、司马昭等人便趁机派兵攻打蜀国,而刘禅又是一个扶不上墙的君主,最后即使是有姜维辅佐,蜀国依然还是改变不了被灭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