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1)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八王议政可谓是巅峰剧情之一,使全剧达到高潮。是主角雍正与反派男一号老八的终极大对决,老八来势汹汹,最后却是败的一塌糊涂,拥有主角光环的雍正自然是有惊无险的笑到最后了。

在八王议政之中,雍正与老八一方的斗争可谓是险象环生,替雍正说话的只有新科状元王文昭和军机大臣张廷玉。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仔细看看八王议政,也就是几个王爷外加隆科多这个皇亲国戚在说话,一般大臣还真插不上嘴。

主要说话的也就是雍正、老八、老九、老十、简亲王勒布、东亲王永信,还有后来赶到的老十三。

毕竟这种政变,谁说话意味着你要站队了,所以一般大臣还真的不敢说话。只是静静地的看着大人物之间的斗争,也轮不到他们来说话。

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2)

但雍正这边就显得势单力薄了,一开始他是一个人面对老八、老九、老十、简亲王勒布、东亲王永信,还有皇亲国戚隆科多的连番攻击,不得不说雍正说话的水平其实也挺高的。

雍正面对如此危局,说话的也就是王文昭和张廷玉,而且既不是王爷,更不是隆科多这种皇亲国戚,其实就大有深意了。

首先这两个人是必须得要站出来说话的,因为他们已经被雍正绑到同一个战车之上了。

先说说王文昭,在新科殿试之时,王文昭因为身体弱,先是晕倒,又是写到最后一个。雍正是怎么做的呢,是先让太监李德全给晕倒的王文昭一杯茶水,叫醒了他。又在天黑下来,只剩下王文昭一人时,亲自为王文昭掌灯,这种待遇,可是罕见的。

从私人感情来说,雍正对于王文昭的知遇之恩可谓是恩重如山,王文昭自然需要替雍正说话了。从利益角度来看,王文昭代表了雍正拉拢的科举考试中出现的新生势力,雍正亲自为他执灯,在大家眼里他是铁定的雍正阵营之人,他更应该出来说话,不然雍正这颗大树真的倒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而张廷玉呢,私人感情来说,雍正继位以后,马上恢复了他和马齐的职务,并且一直重用他,倚为心腹,他当然要替雍正说话了。从利益角度来说,张廷玉身为康熙朝的老臣,是雍正登基以后,拉拢传统势力的一个代表,使张廷玉支持新政,跟雍正绑的死死的,他是个人精,自然知道雍正要真的倒了,自己肯定要被清算,所以当然没有坐以待毙。

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3)

而且张廷玉出来说话的时间点,是隆科多明显倒向老八阵营以后,也是很耐人寻味。

张廷玉在隆科多之后出来说话,其实已经是没有退路了,之前他与雍正绑在一起,是他要站出来说话的重要因素,但毕竟是两朝元老,有名的清官,雍正真倒了,他最多也就是罢官还乡。可是隆科多的出现,意味着他要是不说话,会没命的。

因为张廷玉与隆科多是死敌。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还要牵扯到康熙。

在康熙驾崩前夕,为雍正顺利继位其实做了不少铺垫,其中之一就是使九门提督隆科多支持雍正,为此康熙是煞费苦心,先让张廷玉宣布了一道赐死隆科多的圣旨,又宣读了一道晋升隆科多为上书房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的圣旨。

赐死隆科多的圣旨康熙交给了张廷玉,意思以后隆科多真的和老八他们勾结在一起,张廷玉可以利用这道圣旨赐死隆科多。所以张廷玉掌握了隆科多的一个把柄,当然前提是隆科多做了勾结老八的事情,两个人可以说就此有了深深的隔阂。

ps:关于这道圣旨,及其之后隆科多为什么参加八王议政,宋安之在之前有具体分析,有想看的的可以私信,宋安之来发链接。

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4)

在八王议政之中,隆科多一出现倒向了老八阵营,就意味着张廷玉与隆科多不再是隔阂关系,而是不死不休的关系了。张廷玉此时再不出来说话,真等老八政变成功大局已定,隆科多找个借口就可以杀死他了,所以他自然要站出来替雍正说话,雍正不倒,自己的安全也得到了保证了。

可能会有人疑问了,为什么张廷玉不当场宣读康熙的圣旨,赐死隆科多呢。首先圣旨内容是隆科多与老八有勾结的前提之下,问题是两个人先不说肯定不承认有勾结,就是隆科多一出场就打着不能让雍正违背太祖皇帝不得自相残杀的誓言,打着为雍正好的名义,张廷玉颇有一些师出无名的无奈。而且当时隆科多带领兵马来逼宫,惹急了隆科多,狗急了跳墙将自己杀了,也是得不偿失,所以张廷玉选择了稳妥办法,那就是替雍正说话,使雍正不倒台,也就保证了自己的安全了。

而且其实能在官场上混下去的,都是人精儿,像王文昭和张廷玉的表现也很好,尤其是王文昭的表现就很惊艳。

大家可以看看,在朝会上老八可谓是步步为营,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发难,而是先让旗主王爷东亲王永信出头,当雍正说起雍正成绩时,永新站出来一直质疑新政,质疑雍正用的李卫和田文镜,而永信说话也很有技巧,比如说起田文镜的时候,说田文镜专一跟康熙先帝爷选拨的官员作对,给田文镜扣上了一顶不尊重先帝的大帽子。

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5)

雍正自然明白这是要逼宫的节奏,所以直接说道这是谁教你说的。雍正这么一说,不管明白不明白的恐怕都明白了,这是一次有预谋的逼宫,永信后面有人支持的,至于是谁,当然是老八了。

王文昭想必也明白永信背后是老八,但他不可能等老八跳出来,自己再跟老八对着干,还不如先说永信,所以这时候王文昭出来说话了。

只见王文昭出来说道“皇上臣有本要奏”。

雍正一惊,直接说道“你也要攻击田文镜”?

王文昭说话很有意思说道“臣对田文镜,对新法是有些看法,但臣现在说的不是这个”。这是向大家表示我其实也反对新政的,话没有说死,给自己留下很大余地。

王文昭继续说道“东亲王永信为什么一开口就干预朝廷的政务呢,这是明目张胆的越旨,东亲王虽然是世袭王爷,但也是臣子,一上来就连续向皇上逼问,毫无人臣之礼。圣人有成法,在朝廷有礼制,请东亲王即刻向皇上谢罪”。

王文昭的这个水平很高,他虽然替雍正说话,但先表明自己不支持新政,又以礼制为由,说到永信不尊敬雍正。这样一来,既支持了雍正,又不给大家落下一个支持新政的印象,又只是以礼制向旗主王爷发难,而不是向老八他们发难,即使雍正最后倒了,自己也不至于被清算到底,自己还获得了护主尊君的好名声。

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6)

王文昭这般攻击东亲王永信,老九终于坐不住了,所以骂起了王文昭,说道“王文昭你要挟权乱政吗,皇上都说了今儿个言者无罪,你凭什么指手划脚啊,还叫几位王爷不说话,你好大的口气啊,你算什么东西啊你,充其量不过是我们满人的一条狗啊,几篇臭文章侥幸得了个状元,你他妈就敢这副嘴脸”?

老九说话也有意思,并没有显露出来自己要逼宫的意思,而是以王文昭为汉人没资格说亲王的理由,来骂王文昭。

由此可见当时的满汉矛盾,剧中对于这种刻画也是很到位。只见张廷玉这个汉人大臣听到了,脸上也是一阵不自然。

王文昭说道“九爷士可杀不可辱”。

老九像是泼妇骂街一般,说道“我骂你了,狗狗狗,满人的一条狗”。

王文昭这时候就尴尬了,但本来就没有想得罪死老八一方既得利益集团的王文昭,加上身体本就弱,此时抓住机会,气的晕倒在地,就此离场,还是很聪明的,可见能在当时官场混下来的,没一个简单的,都是人精。

从老九骂王文昭的话也可以侧面反应出汉人大臣的不容易,张廷玉身为汉人大臣能一直爬到那么高的位置,说明是一个高手,会察言观色,能摸透皇上的心思,更知道进退。所以宋安之认为,隆科多不出来,张廷玉说不定还在犹豫之中,因为他是汉人大臣,并不想卷入这种层次的政治斗争中。但隆科多出来以后,他却不得不卷入了。

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7)

张廷玉出现的时机也很深思熟虑,如果说隆科多出现意味着张廷玉必须要站出来的,那么张廷玉选择的时机点也很对,那就是在这群人逼宫到了高潮,非要雍正恢复八王议政的时候,张廷玉出来了,这就叫做雪中送炭效果。

果然当张廷玉说道“皇上臣有话要说”,雍正当时是感动的一塌糊涂。张廷玉一上来先给了老九他们一个下马威,说道“九爷十爷今天是朝会,你们刚才说了那么多,我是先帝的老臣,两朝的宰相,这下面就有我许多的门生故吏,你们该不会把我也当成满人的狗,不让我说话吧”?

先说了说自己的身份和势力,使老九他们投鼠忌器,使老九和老十只能不说话了。

张廷玉接着问道“刚才各位旗主王爷,说到了八旗议政,请问什么叫八旗议政”?

东亲王永信说道“这还用问吗,八旗议政就是当年太祖爷封的八个铁帽子王共同商议政务,因此也叫八王议政”!

老八这方马上符合着说道“对,是呀就是这么回事”。

张廷玉这时候以渊博的知识打败了他们,充分说明,好好学习多多看书,还是很有用的。只见张廷玉说道“不对”。

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8)

张廷玉之后洋洋洒洒说了一顿八旗议政的历史,总之就是你们要求恢复的八旗议政祖制,历史上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别在这里扭曲事实了哈。

中间张廷玉还问道老八这方的简亲王,问道“简亲王爷是不是这样呢”?

简亲王老脸一红,尴尬的说道“差不多吧”。

张廷玉接着说道“其实八王议政并非祖制,而且还害怕引起他人的篡权夺位之心,所以世祖章皇带当时一揽上三旗之权,归于天子,圣祖仁皇帝又将旗营汉军营,统编入兵部由国家统一提调,都是这个原因”。

张廷玉又问道老八“您是参加过编纂八旗通志的,该不会不知道吧,如果八旗各方为政定会同室操戈祸起萧墙,不但无今日之大治,诸王旗主王爷岂能安会盛京,今日重提所谓八王议政不但不合时宜,而且定会扰乱国家政局,断不可行”。

老八被说的无语,气急败坏的说道“你说完了吗”。

张廷玉借着给老九和老十的下马威,还有使老八哑口无言的当口,说道“没有说完”,然后继续说起来。

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9)

说道“今天是朝会,皇上己有明旨议的是新政,可是几位旗主王爷却节外生枝,提出所谓八王议政,因此我才不得不就此话题,说说清楚。刚才八爷九爷和各位旗主王爷一齐指斥新政攻击皇上,这才是我今天一定要说的”。

意思是你们要说恢复八王议政的祖制,好我张廷玉就陪你们玩玩,用渊博的学识打败你们,让你们哑口无言。然后我再说重点,就是不同意你们攻击新政攻击皇上。

张廷玉接着说道“我张延玉,追随圣祖康熙皇帝凡二十年,圣祖的心思我最清楚,他老人家直到殡天,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的就是整顿更治改革弊政啊。康熙四十六年黄河发大水,泽国千里灾民百万,朝廷却拿不出钱来赈灾济民,全靠当今的皇上和十三爷,到江南募捐筹款,才度过了那次难关,先帝也曾对我说过,再不整顿吏治这个国家就危在旦夕了,因此才有了后来的追比国库欠款,先帝数次下决心要平叛乱,都因国库空虚而无法用兵,先帝经常食不甘味夜不安席”。

意思是追随先帝这么多年,我最有发言权了,康熙晚年真的是吏治腐败,国家是真的危在旦夕啊!而且还说了说雍正当年下江南赈灾的功绩,拍了个马屁。

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10)

张廷玉又说道“因为九子夺嫡,先帝实在是没有精力,完成这番大业了。先帝也曾经对我们说过,看来这件事情也只有寄希望于后人了”。意思是因为九子夺嫡,所以康熙并没有精力刷新吏治,只能将希望放在下一代了。

张廷玉又问道马齐“马中堂您说是不是这样啊”。意思是我叫同是先帝老臣的马齐给我作证。

马齐眼睛一亮,马上说道“张中堂所言句句是实”。

张廷玉接着说了说雍正实施新政以来的种种好处,并且问道老八“您是总理王大臣,人称贤王更应当以贤为怀,这些眼前发生的事您不会不知道吧,别人反对新政,八爷您是最最不应该反对新政的”。意思是以事实说话,这么多好处你看不到吗,你被人称之为贤王,怎么就不干贤王应该做的事情呢。

老八一时无语,只能换个角度刁难张廷玉,说道“你是怕恢复了八王议政的祖制,而失去了你军机要臣的职位吧”?

张廷玉再次反压老八一头,说道“咱俩同时弃官不做归隐山林如何,恕臣再说一句直言,只怕我张廷玉舍得走,八爷您舍不得走哇”。意思是有种我们同时弃官不做,恐怕你不敢吧。

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11)

老八彻底被击败,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气氛一度很尴尬。

老十这时候只能又以满汉之别来救场,说道“反了反了全反了,汉臣有这样对亲王说话的吗”。

但老八一方的理亏,随着张廷玉这番话,已经是一锤定音了。一时之间,老八一方师出无名,也是没了气势,张廷玉也为雍正争取了不少时间,不一会,老十三勤王而来,老八彻底失败。

通过以上剧情,可见雍正王朝里面没有一个简单之辈,都是人精儿。有时候这些人看似平常的表现,其实是自己权衡利弊之下的打算,每一步都大有深意,简直跟战场一般,将古代官场还原的淋漓尽致,还真是使人百看不厌,欲罢不能。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214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面对老八的逼宫(面对老八的逼宫)(12)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