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第39集写中、美退休制度和生活比较,又没通过,如果改动删除三分之一的内容,也就没味道了,所以不发)

美国之行已近尾声,在这最后的落脚点洛杉矶,我们仍然决定租一辆车自驾游三天,以充分利用好这段宝贵时光。第一站首先是著名的奥特莱斯,这是一处以品牌货为主的商业中心,却位于洛杉矶东南方向约二百公里的一个叫棕榈泉的荒漠里,沿途黄色的山丘连绵起伏,植被稀疏,据说凡途经洛杉矶的中国游客都要来这里疯狂采购一番;事实上不止中国人,好像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光顾这一偏远之地,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吧!

在我们抵达时,大巴、小车已将周边停车场占去了大半,各色人种在店铺间穿梭往来,加之天气酷热,更助长了市场的火爆;但品牌之间的小环境又是冷热不均,价格昂贵的商家门庭冷落,中档价位品牌的柜台前排起了长龙。如此看来,尽管购物属于旅游的一大计划,虚荣心也并没有占主导地位,货真价实的原则依然在左右着人们的判断与消费。

美国之行简介(我的美国之行40)(1)

购物之余在洛杉矶的人行道上漫步,突然一只小蜥蜴从房屋的角落窜出来,由我面前钻进了马路边的树丛;这一意外把我吓一跳,过后才意识到:这里的环境仍然接近原生态,不然的话这种偏避荒野的敏感动物是不会出现的。

信步进入一家标着“保健品、养生”字样的店铺,出售的都是高档补品,顶级的人参是四百美元一磅,而且品相优于国内药店陈列的,产地是中国东北,这让我想起以前听到的传言:好东西都出口了!如果中等收入的家庭购买一磅(约九两)用一个冬天,与他们的收入相比并不昂贵;而在国内卖三千人民币一斤就鲜少有人问津了。体现在百姓的生活品质上,这就是穷国与富国的差距,燕窝因级别的不同是二、三百美元一磅,难怪以前听国外的亲戚说:怀孕是要吃燕窝的!这一价位普通白领完全承受得起。转来转去,我们选择了一袋价格最低的黄芪,质量上乘,十一美元一磅,在店员鄙夷的神情中交钱走人。

无论如何,在洛杉矶逛街是轻松的,因为到处都有中文说明,减少了语言不通的困惑,但也有让人感觉沉重的事,那就是我们见到的比纽约街头的流浪者更为凄惨的两个人。

美国之行简介(我的美国之行40)(2)

洛杉矶夜景

无奈的灵魂

没有高楼遮挡,我们住宿的宾馆四楼已算制高点,因而视野开阔,只见远山与苍穹衔接,笼罩着这片随丘陵起伏的天使之城(洛杉矶);遥想当年的西班牙殖民者置身这一方由碧海、蓝天、黄沙以及墨绿色的约书亚树组成的天地里,自然会认为这是上帝为他的女儿安排的家园,然而有幸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享受到上帝的庇护吗?

我们一早出去,在宾馆附近的一个公交车站等车去租车公司时,来了一个身穿宽松尼采服、将风兜帽也盖在头上压住了额头的人,脸上又戴着面罩(在2017年的夏天戴口罩可是有点另类,不像现在),只露出两只眼睛。这人走过来坐在长凳上,显然也在等车;大夏天蒙得如此严实,根据从电视里习得的经验,面对这种装扮的人,第一反应就想到:会不会是恐怖分子!

美国之行简介(我的美国之行40)(3)

不一会儿公交车来了,这人同我们一起上车,他在我前面停下来向司机打听什么,听声音原来是个女人,此时她摘下面罩,我从她面前走过,发现这是位二十几岁的白人女子,面容清瘦而姣美,闪动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只是瘦成一副骨架子,身体在尼采服里晃荡着走到后面的座位坐下。我们坐在中间的位置上,这时原来坐在后面的两位乘客慌忙换到了前面的座位上。

只坐了一站路,她就下车了。不知是到达了目的地,还是发现人们害怕她而出于自尊心的有意避开?不可否认,她的离去也让我暗暗松了一口气,虽然后来判断她很有可能是一个吸毒者而并非恐怖分子,但与她近距离接触仍有一种不安全感;她走了之后,我又不由得牵挂她:她去了哪里,她的家人是否接纳她,她的未来?

美国之行简介(我的美国之行40)(4)

如果说这名女子还有一份自尊心作为生命尊严的最后一道盾牌的话,那么我们所遇见的另外一个可怜人,则是连这一点都不明白了。

我们租车后回到林肯宾馆后院的停车场,就见入口处的一张破沙发上坐着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国男人,旁边放着两、三个塑料袋应该是他的行李,此人虽然蓬头垢面,显然是一个流浪汉的形象,但依然雍容富态,皮肤红润有光泽,残留着昔日养尊处优的生活痕迹,一副典型的大陆富人的神态,只是他现在落魄了。以后的几天里,当我们出去或回来的时候,又看到他几次,仍是神情漠然地坐在那只似乎属于他的沙发上,也不与经过他身边的人对视,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茫然若思。

美国之行简介(我的美国之行40)(5)

这种现象很让人费解:他如果是一个失败的移民或逃避债务的老板,亦或是被通缉的贪官,为何选择中国游客聚集的林肯宾馆作为栖息地,难道不担心被熟人发现?如果是贪官,与其以乞讨为生露宿街头,还不如回去投案自首。总之,他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的疑惑,令人费解!或许剧烈的环境落差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让他再无法面对现实,于是逃避到混沌世界中去了;只不过躯体的生理机能支配他以毫无尊严的方式维持着吃喝拉撒睡的本能状态,而出于自尊心的躲避熟人和投案自首都需要清醒的意识来进行权衡和判断,他似乎做不到了。

美国之行简介(我的美国之行40)(6)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是一部史书,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戏剧一般的岁月,在跌宕起伏中有成功的喜悦也伴随着失败的黯然。那个打扮怪异的女子,假如她真是一个吸毒者,也是处于身体在痛苦的煎熬下、而精神却想遮掩这一切的矛盾中,导致这副令人疑惧的形象,肉体与灵魂的博弈在她的身体上将继续下去,年纪轻轻的她无疑将面对晦暗艰涩的后半生;比她更可悲的是那个华人,失去作为主宰生命的精神,人生已不具有完整性,遗落在这个世界上忍饥挨饿、饱受风霜而已。个体感受到痛苦是难过的,然而不能感知痛苦会令整个社会为之悲伤。

人类本没有什么了不起,比动物的适应性差多了;自然界多姿多彩的动物,在与险恶环境的抗争中则要顽强许多。

美国之行简介(我的美国之行40)(7)

旅程的最后一天,我们清晨出来准备驾车赶往机场,就见这个中国老乡睡在宾馆后面一个门洞里,身上裹着一件棉大衣,可能是我们的脚步声搅扰了他的梦境,他翻了个身又睡去。与纽约街头的流浪者相比较,洛杉矶这两个人的坎坷似乎不只失业、落魄一阵子那么简单,而是给人一种希望破灭的沉重感。物质环境的困苦引发的不满导致精神的挫败感进而能产生改变的动力,当精神难以驾驭身体或陷入麻木时,守护生命的灵魂也无力回天,只能默默地隐遁,不忍直视自己寄居的躯体那凄楚的境遇,最终只剩下无奈的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