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主席,党、人民军队、共和国的缔造者,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当选世界五大伟人之首;邓公小平,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一位继毛主席之后为世人所瞩目的伟大人物,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入选时代杂志封面人物最多的中国领袖。两位伟人的功绩,自是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两位伟人从1927年8月7日初次见面到1975年最后一次相见,在长达48年共同奋斗的时光岁月里,两位伟人的见面次数及会面的详情,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感兴趣,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按照纪传体的格式,我整理梳理了一份较为详细的记录供大家阅读,一起领略伟人不平凡的道路与绝世的风采。

人生难得几回有(人生难得几回见)(1)

第一次见面:

1927年8月7日,毛主席出席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毛主席破除了“素以为领袖同志的意见是对的”观念,在发言中从国共合作、农民问题、军事问题和党的组织四个方面批评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着重指出:秋收暴动非有军事不可,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关于农民土地问题,在讨论《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时,毛泽东发言说:“大中地主标准一定要定,不定则不知何为大地主中地主,我意以为可以五十亩为限,五十亩以上不管肥田瘦田通通没收。小地主问题是土地问题的中心问题,困难的是在不没收小地主土地,如此,则有许多没有大地主的地方,农协则要停止工作,所以要根本取消地主制,对小地主应有一定的办法,现在应解决小地主问题,如此方可以安民。自耕农问题,富农、中农的地权不同,农民要向富农进攻了,所以要确定方向。”毛泽东在发言中还对党过去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提出批评意见。当时职务:毛主席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公作为会议筹备人员在八七会议担任记录员。当时年龄:毛主席34岁,邓公23岁。

第二次见面:

1931年9月28日,到达瑞金叶坪村,同中共苏区中央局会合,着手筹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公向毛主席、朱德等汇报瑞金的工作,得到充分肯定。毛主席认为邓小平在短时间内就打开了瑞金的工作局面,获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是一位开拓精神极强的年轻干部,正是邓小平在瑞金卓有成效的工作,促使以毛泽东为代理书记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放弃原打算在长汀召开“一苏大”的想法,改定在瑞金召开,并将临时中央政府改设在叶坪村。这是一次伟大的会谈,从此邓公在毛主席心里留下了良好得能干事的印象,两位伟人的历史性交织点应该是在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当时职务:毛主席为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邓公为瑞金县委书记。当时年龄:毛主席38岁,邓公27岁。

第三次见面:

1931年10月上旬,毛主席参加邓公在瑞金组织召开五万人参加的盛大祝捷大会,庆祝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大会设四五个分会场,期间陪同毛泽东到各个分会场讲话,两位伟大人物的互相了解更加深入,邓公亦以毛主席为师。当时职务:毛主席为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邓公为瑞金县委书记。当时年龄:毛主席38岁,邓公27岁。

第四次见面:

1931年11月1日一5日毛主席与邓公两人一起参加中央苏区党组织在瑞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会议贯彻中央八月三十日给苏区中央局并红军临时总前委的指示信,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并开始排挤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对红军的领导。当时职务:毛主席为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提名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邓公为瑞金县委书记。当时年龄:毛主席38岁,邓公27岁。

第五次见面:

1931年11月7日—20日毛主席与邓公两人一起参加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代表中共苏区中央局向大会作报告及闭幕词,邓公作为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及筹划者。当时职务:毛主席为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提名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邓公为瑞金县委书记。当时年龄:毛主席38岁,邓公27岁。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大转移,也就是长征,毛主席在第一纵队,邓公在第二纵队,虽行进路线相同但因行军、战斗等因素,两人直到遵义会议才又一次见面。

第六次见面:

1935年1月15日—17日毛主席出席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称遵义会议),邓公担任会议记录。在会上就长征以来各种争论问题,主要是最紧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作长篇发言。是最紧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作长篇发言。发言批评秦邦宪在向大会报告中谈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敌强我弱等观点,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指出秦邦宪和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支持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从而被敌人以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使红军招致损失;强调这一路线同红军取得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是完全相反的。毛泽东的意见,得到大多数与会者的支持,确立了毛主席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毛主席也因1933年临时中央错误的“反罗明路线”(实则是反对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中“邓毛谢古”事件对邓公刮目相看。当时职务:毛主席当选政治局常委;邓公为中央秘书长。当时年龄:毛主席42岁,邓公31岁。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