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闲来无事,我又找出了多年前购买的老舍先生写的书《茶馆》,一读二读三读。每次读完,都有不同的感受。

茶馆中王利发的处世哲学(三读茶馆后终于读懂了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什么要在茶馆张贴纸条)(1)

看似小小的一家茶馆,供人喝茶、谈天说地、唠嗑、聊家常的地方,却在各处张贴着条子,并且这张条子竟然还伴随着裕泰一起经历了半个世纪,纸条更多,字也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茶馆中王利发的处世哲学(三读茶馆后终于读懂了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什么要在茶馆张贴纸条)(2)

细细品读了三遍之后,方知:

茶馆掌柜王利发张贴这张神奇的条子,只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引火烧身,为了自保而已!

茶馆中王利发的处世哲学(三读茶馆后终于读懂了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什么要在茶馆张贴纸条)(3)

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创作是以一个时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在老北京一家名叫“裕泰大茶馆”里,三教九流各路人马的人交汇在这里,大家利用喝茶的功夫,聊聊天,唠唠嗑……因为当时的时局混乱,掌柜王利发绞尽脑汁、惨淡地经营着这家茶馆。

但是,别小看了这么一个茶馆,在老舍的笔下,它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真实地反应了三个时代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的生活。

掌柜深知“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话多必遭殃”这一道理。

于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是为了自保,他不得不在自家的茶馆各处显眼的地方,连柱子上都没放过,张贴着纸张。

茶馆中王利发的处世哲学(三读茶馆后终于读懂了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什么要在茶馆张贴纸条)(4)

三个时代,茶馆的纸条字体一次比一次字体大,一次比一次多。

在茶馆里,当有的茶客忽视了随处可见的“莫谈国事”的时候,掌柜王利发就会在适当的时候过去笑脸提醒这么一句:“各位,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掌柜王利发为什么这么怕茶客们议论呢?

茶馆中王利发的处世哲学(三读茶馆后终于读懂了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什么要在茶馆张贴纸条)(5)

我个人愚见: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这应该是g 府让掌柜按照要求张贴纸条,这在当时,应该是旧社会管制言论的一个措施。

从掌柜的私心来看,掌柜认为,茶客们在他所经营的茶馆里谈论不该谈的内容,这是很容易出问题的。隔墙有耳,万一被一些人员听到了,这可是连坐的事情,搞不好自己这桩买卖也没法做了,人还得进去。为了避免引火烧身,他不得不明哲保身,贴的地方越来越多,字体也越来越大吧。万一出事了,他可以避免连带责任,避免自己全家唯一营生的茶馆关门的下场。

茶馆中王利发的处世哲学(三读茶馆后终于读懂了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什么要在茶馆张贴纸条)(6)

小小茶馆,来来往往地汇集了三六九教,各路人马,在当时的时局下,稍有不留神的,就很有可能引火上身。对于店掌柜来说,他不愿意在经营的茶馆里闹出任何的纠纷和事情来,他要牢牢守护着这家店,只能是用这张纸条明哲保身了。

别小看区区四个字的纸条,但它确实是掌柜的“护身符”!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我在岛屿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