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是房产公司么(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1)

快餐界霸主麦当劳,到底靠什么赚钱?汉堡吗?肯德基可以没有疯狂星期四,但人类不能失去板烧鸡腿堡。玩具吗?麦当劳每年白给15亿只玩具,连起来可绕地球不止两圈。2000年前后的史努比、流氓兔、Hello Kitty 等周边,在二手市场甚至炒到大几千。然而快餐霸主麦当劳告诉你:对不起,我和他们只是玩玩。做地产,麦当劳才是认真的。

———麦当劳,光明正大的地产公司

麦当劳也是地产商,这是一个商界公开的秘密。只需打开麦当劳近些年的损益表,就会发现,“营收项目”里,“地产租金”(rents)赫然在列。麦当劳的经营模式通常分为两类:直营(company-operated)和特许经营(franchised),也就是加盟店。其中,加盟店是创造营收的主力。比如从2020年的财报可以看到,麦当劳的直营收入为813.9亿美元,特许经营收入达到1072.6亿美元。在麦当劳的老家美国,加盟店收入更是比直营店多一倍[1]。

麦当劳是房产公司么(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2)

麦当劳2020年报截图

但是,打开加盟店的营收细则,你又会发现:“特许餐厅营收”的构成有三类:加盟费(initial fees)、特许权使用费(royalties)、租金(rents)。其中,租金收入是最高的[1]。

麦当劳是房产公司么(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3)

麦当劳2021年报截图

首先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三个名词:“加盟费”指的是加盟商拿到麦当劳授权时一次性支付的费用;“特许权使用费”是餐厅在经营时需要持续支付的费用,也就是总公司对加盟店的抽成;租金则是店面地租费用[1]。财报上的数据明明白白:加盟费占比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特许权使用费是383亿;而地租收入达到了684亿,几乎是前者的一倍之多[1]。2019、2018年的财报也如出一辙:2019年,租金收入750亿美元,特许经营使用费411亿美元[2];2018年,租金收入708亿美元,特许经营使用费389亿美元[3]。据计算,“租金板块”甚至贡献了55%的主营业务税前利润[4]。投资界的一个常识是:无论一家公司的财报写得多么天花乱坠,它的主营业务,就是公司持续三年以上的年度损益表中收益占比最大的几类。从这个角度上说,麦当劳的主营业务包括地产,一点没错。

麦当劳是房产公司么(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4)

麦当劳的门店租金是其盈利的重要来源 / 图虫创意

更何况,“麦当劳是一家地产公司“,是被创始人哈利·索恩官宣过的。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哈利·索恩直言:“我们本质上不是一个食品生意,我们在做地产。卖汉堡只因为租客(加盟商)可以卖它交房租。”这与麦当劳选择的经营模式有关。一般来说,直营店卖品质,加盟店卖品牌。比如星巴克就以直营店为主,在哪开店、卖什么产品、搞什么活动,都是由总部决定,赚钱了总部拿着,亏损了总部扛。这样的好处是出品稳定,很少出现自砸招牌的状况,缺点则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扩张。而麦当劳肯德基则采用加盟店模式,加盟商只要交了特许经营费就可以开店。加盟店是平价餐饮品牌最常见的经营模式,从真功夫到茶百道,无一不是如此。但麦当劳的加盟方式是:在找到加盟商之前,总部先物色好最适合开店的地段,把麦当劳建起来,再把店面带招牌带设备,整体转租出去。

麦当劳是房产公司么(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5)

街头麦当劳招牌,引人驻足 / 图虫创意

而且,门店的租金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该店的业绩浮动。一般来说,特许经营使用费为营利的4%左右,而租金抽成比例则达到10%[5]。比如,在国贸和三里屯各有一家麦当劳,国贸麦当劳每月营收100万,三里屯只能营收50万。那么,即使两地地价差不多,他们的“租金”也会差出整整1倍。这样,总部掌握了对地段、经营的选择权,削弱了来自地产市场的风险,还获得了大量的现金流。通过把买下的地再抵押出去,他们又能够建起新的麦当劳,进行下一步扩张。“小辫子两头翘”的鬼才商业模式,也就这么形成了。

———麦当劳的地产头脑,多少沾点家族遗传

麦当劳开发出这样的商业模式,从一个普通的餐厅变身“快餐帝国”,要先从雷·克洛克这个关键人物说起。许多年后,面对遍布全球的麦当劳,雷·克洛克会回忆起他在麦当劳“得来速”餐厅看到8个奶昔机的那个遥远的上午。那时,麦当劳还属于莫里斯·麦当劳和理查德·麦当劳兄弟所有。它只是一家生意红火的“得来速”(drive-through)汽车餐厅,通过设立透明的流水线后厨、提供低价汉堡包,成为了当地的“网红店”——当然,也仅仅是网红店而已。那时,雷·克洛克只是一个奶昔机推销员。在目睹了在门口排起长队的顾客、透明的后厨流水线,以及他们竟然要同时使用8台奶昔机时,克洛克决定说服麦当劳兄弟合作,把餐厅大规模扩张[6]。

麦当劳是房产公司么(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6)

雷·克洛克 / wikimedia

1955年,在与创始人兄弟一系列的不愉快后,雷·克洛克正式接管了麦当劳。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细节是,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不仅像麦当劳这样的连锁品牌不断涌现,房地产业也经历了梦幻般的繁荣与衰亡。而克洛克本人在成为奶昔机推销员之前,从事的正是地产销售。此外,雷·克洛克的父亲,也是一个实实在在从地产泡沫中获益过的人。在自传里,克洛克这样描述他的父亲——“父亲好像掌握了米达斯的点石成金术,到处忙着找可以投机的房产。”1920年代后期,世界上第一个房地产泡沫出现时,克洛克的父亲只需要等待几个月,就可以把6000美元买来的地用1.8万美元卖出去[6]。当然很快,经济崩溃到来,房价跌至谷底,父亲也因忧虑过度而去世。但克洛克已经领略过地产市场的虚幻与疯狂,他不仅熟悉了地产市场的运作,而且也非常清楚,地产如何在商业发展中发挥最大的作用。1955年,他遇见了他的合作伙伴、财务合伙人哈里·桑那本。桑那本提出了扩张麦当劳的最好办法:先说服地产所有者,在地皮上建起麦当劳,再将餐厅抵押给银行,来支付这笔地租费用[6][7]。这样,初始贷款会更少,使得让他们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现金流,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

麦当劳是房产公司么(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7)

房地产在商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图虫创意

之后,他们又用经营麦当劳的收入,分期支付地皮的钱,通过地产增值来赚钱,也抵御了一部分经营风险[7]。风水轮流转,彼时又是美国地产的繁荣期了。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就把1000美元的启动资金,变成了1.7亿美元的房地产[6]。等到20世纪90年代,麦当劳已经拥有全美69%的餐厅的地产所有权[7]。在之后的十几年里,麦当劳变成了地球上最成功的快餐企业。这个故事关乎“快餐文化”的发展、标准化设备的建立,以及一个品牌如何自我宣传。但是,最初的最初,它只是一个地产故事。

———地产大亨麦当劳,一份抄不对的“标准答案”

1990年的深圳,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开业[8]。彼时的中国,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皮尔·卡丹破天荒地把时装秀开进故宫,流行歌曲被制成磁带。麦当劳和种种新生事物一起,象征着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麦当劳是房产公司么(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8)

1990年9月,麦当劳进入中国内地,在深圳开了第一家麦当劳餐厅 / 图虫创意

但是,在中国,麦当劳却无法沿用“先买地再开店”的传统模式。一方面是外资企业购买地产有诸多限制,另一方面,面对一个陌生而庞大的市场,麦当劳选择先开直营,保证扩张速度和品牌质量。之前,麦当劳的战略一直是以加盟为主,提出目标为“将自营比例降到10%以下”;但在中国,根据新闻口径推算,麦当劳的自营占比超过了65%[4]。2016年,中信股份以20.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麦当劳中国业务80%的股权[9]。从此,中信取得了期限20年的麦当劳主特许经营权。在完成这场交易后,麦当劳中国转变为中外合资企业。按照官方说法,之后的麦当劳中国需要向总部缴纳两笔费用:特许经营费用与加盟费,也就是上文提到的royalties和新店开张的initial fees[9]。这也侧面说明,中国区并没有采用依托地产的经营模式。

麦当劳是房产公司么(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9)

在中国,麦当劳选择了更适应中国国情的方式进行市场扩张 / 图虫创意

但在海外,麦当劳靠地产发家之后,“先买地再开店”的商业模式,被肯德基、必胜客等快消品牌如数复制。而在国内,银行、证券、互联网等行业或多或少都借鉴了这种模式:随便打开一个大公司的财报,你会发现,“房地产投资”永远是一笔大数目,带来的收益几乎赶上了业务营收。就像麦当劳的薯条一定要炸5分钟,做生意赚钱——赚钱买地——用地产赚更多的钱,似乎正在成为现代商业的标准答案。但商业的奇妙就在于,即使解法一样,最后的答案也可能相差殊异。在中国,海底捞、外婆家、喜茶等连锁餐饮,都没有采用买地 加盟的模式。喜茶、奈雪的茶等主打“中高端”的连锁品牌,几乎都是只开直营店,保证装修、服务和供应链的统一性;而像海底捞、沙县小吃等更注重规模化扩张的品牌,几乎都是租来的店面,而且地租成本相当高昂。

麦当劳是房产公司么(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10)

购物街上,各大商铺铺驻扎其中。中国国内连锁餐饮品牌大多都没有采用买地 加盟的模式 / 图虫创意

相比麦当劳肯德基,国内的连锁餐饮虽然政策限制较少,但由于起步晚,品牌能够扩张时,中国地产的风口已经过去了。这时,地产的增值空间较小,品牌又面临着短时间内需要在多个城市建立门店、营销品牌的压力。先买地再开张,已经不再是效率最高的选择。同时,麦当劳的地产加盟模式背后,是对供应链、营销、运营方面的严格把控,通过实现高度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为扩张做了充分准备。比如,在麦当劳的《全面供应链管理》手册中,供应链的把控甚至细致到对土壤的选择和培育,生菜、番茄等原料使用什么农药、喷施的浓度和次数,都有详细规定[7]。再比如,想在中国开一家麦当劳,首先要去上海读一个“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在学校里,你会收到一本360页的操作手册,内容从“如何防止黄油变质”到“如何进行现金管理”,应有尽有[7]。于是,你肉眼可见的每一家麦当劳,他们总是盘踞在城市的黄金地段,生产着一模一样的吉士汉堡和麦乐鸡块。

麦当劳是房产公司么(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11)

标准化管理,生产与发展模式,助力麦当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 图虫创意

从1950年代至今,麦当劳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摸索出了一条“标准化”道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里泽甚至提出了“社会麦当劳化”的概念,它包含5个特征: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标准化与可控性。在麦当劳,每一个员工都有属于他的“标准手册”,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7]。这当然是快餐商业的“标准答案”。只是后来的学生们,再没有如此充足的试错时间,没有地产风口的机遇,也没能做出比“双吉”更好吃的汉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