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演说家》里,张雪峰和马丁两个人争锋相对地讨论大学生该不该考研?张雪峰老师的观点是考研不是唯一出路,但是对于没资源、没背景的普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改变命运的途径。马丁老师的观点是应该在社会上学习、在社会上成长。局座的问题也很刁钻,举了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些时代人杰。

张雪峰讲研究生的意义(别光看演说家里张雪峰怼人了)(1)

但其实真正的亮点倒不是怼人怼得特别爽的那句“所以你不是500强”!

而是两个细节,一个是鲁豫问了张老师一个问题,“雪峰你是真的相信考研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还是因为你是做这个之后开始宣传考研的?”

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其实暗潮汹涌,也代表一部分人对于张雪峰老师观点和动机的怀疑。

张雪峰老师是个口才很好的人,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显得很诚恳,甚至有些笨拙,他点着头回答了三个“我相信”,最后还说“我真的相信”。

张老师回答真是扎心了。

只有毕业找过工作的同学才会懂。

学校里心高气傲的你连大公司的简历筛选都通不过;

同学中优秀的你进入社会才发现人外有人;

准备好面试的你却在群体面试中插不上一句话;

你明明比别人更努力,但是领导总是更偏爱那个985的……

更不要说职场的晋升、跳槽。

对于没资源、没背景、低学历的寒门学子来说,每一次都是别人的机会、自己的折磨。

张雪峰讲研究生的意义(别光看演说家里张雪峰怼人了)(2)

之前看过张雪峰老师的一些简介和他的视频《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才会了解为什么他如此笃信考研可以改变命运?为什么在说“他们没有机会!”的时候会如此激动?只有在底层滚打过的人,才能懂得这句话背后的辛酸。

资源、背景是天生的、无法更改的,但没关系,只要有一线希望、一丝出口,想逆转命运的人都会拼尽全力。

优秀的人会更优秀,平庸的人会更平庸

马丁的辩论里有一个论点——你在学校中的不足和缺点可以在工作中提升。

这话乍一听有道理。

但经济和社会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原理叫做“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名字就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

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张雪峰讲研究生的意义(别光看演说家里张雪峰怼人了)(3)

这是一个听起来很可怕却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的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时间越久,有学识的人和常人的知识差距越来越大

因为有学识的人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消化知识的能力更强。

而常人由于缺乏获取知识的渠道、消化知识能力较弱。

时间越久,有钱人和常人的财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因为有钱人接触的赚钱项目更多、能雇佣优秀的人才来为他工作、不必为生活分神可以专心工作。

而常人接触的赚钱项目非常少(偶尔有也很可能是传销)、没有自己的团队也无法吸引优秀人才、每天茶米油盐就占据了大部分精力。

时间越久,有学历的人和常人的发展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因为有学历的人工作的平台更高、待遇更好、团队更优秀、领导更英明。

而常人工作的平台名不见经传、待遇一般般让人经常想离职很难鼓起干劲工作、团队勾心斗角各怀私心、领导刚愎自用任人唯亲。

如果你现在都不能改变自己?难道等到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改变?

张雪峰讲研究生的意义(别光看演说家里张雪峰怼人了)(4)

一艘溪上的小船无论你划得多么努力,都永远比不上一艘大海中扬帆的巨轮前进的快。

有人问我有没有不累又能轻松成功的方法?

有,那就是上一艘大船。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最糟糕的时代。

无论如何,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同一起跑线上中国人民出现了巨大的贫富分化,这已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既成事实。

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时代正在颠覆传统经济,这是我们还能够赶上的机遇。

毕业几年,我们同学中混的最好的一个现在在华为,研究生学历,刚毕业进去一年就能拿到小几十万,最关键的是他跟的部门在做的一个项目是会改变通信格局的一个项目,无论这个项目如何,他以后跳槽只要把这段经历写上,面试官一般都会直接问要多少、什么时候上班?

这个时代就像欧洲十五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新贵族们造大船出海,招募各地的能人勇士,老贵族们造小船河运,招募廉价老实的劳动力。

如果你能被赏识,上了征服世界的大船,你回来可以说“我作为第一批船员踏上过美洲大陆”、“我见过海里的巨兽和各种奇异生物”、“我和印尼的土著以及加勒比的海盗都争斗过”,任何一位船长都会希望自己船上有这样一位船员。

而如果不幸你只能上小船,一辈子做的工作就是把货物从A运输到B,那么,很有可能你的下份工作的内容也差不多,下下份也差不多,最后就在把货物从A运输到B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张雪峰讲研究生的意义(别光看演说家里张雪峰怼人了)(5)

学历不能代表一切,但是那是一张能让你登上大船的船票。

比一辈子平庸更可怕的,是代代平庸。

不久前北京高考状元的一个采访视频也在网上流传得很火。这个很接地气的高考状元说出了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却第一次被人当众唤醒的感知——中国的阶级分化已经形成,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普通人的上升渠道越发狭窄。简单地来说就是“寒门更难出贵子”。

张雪峰讲研究生的意义(别光看演说家里张雪峰怼人了)(6)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结束高考,离开那个我们熟悉的环境的时候,可能就能明显感觉到原生家庭在我们身上打下的烙印。

在报高考志愿的时候:

有些同学头头是道,通过父母或者亲戚的描述,知道中国各个高校的档次,分得清一级二级学科,大致了解各个专业的排名和前景,最后总能找到合适的院校和专业;

有些同学一头雾水,通过一本厚厚的报考指南和各种道听途说,“985”和“211”是啥根本闹不清,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又是学什么的一窍不通,更别说了解各个专业的排名前景,只能靠猜靠蒙靠想象,最后经常会出现报的专业和院校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情况。小编我当时就是后者情况。

在上大学的时候:

有些同学积极参加各种社团、体验生活、到各处旅游、谈一场不后悔的恋爱、读自己爱读小说和书、要么坚持健身、要么坚持画画,大学四年每一年都会有所进步和成长;

有些同学浑浑噩噩,以逃课、挂科为荣,追过个把女生谈了没多久就分了,花的时间最多的是游戏、打牌、看小说,不知不觉大学四年一晃就过去了,不讲原地踏步,水平连高三时都不如;

在找实习的时候:

有些人能很轻松地通过人脉找到一个高大上的实习机会,并且在实习中他们并不看重工资,更看重是这份实习经历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有些人只能在各种广告和陷阱的门户网站中找一个看起来靠谱的实习机会,而往往最后结果总不能尽如人意,并且在实习中更看重赚钱,我亲眼见过中文系的同学去食品加工厂实习又或者土木工程系去做家教,就因为工资更高点。

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差别,更是思维方式与追求层次的差别。而后者在更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丧,却燃的人生,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就在罗马。

在每天“小确丧”的洗礼之下,我们除了增加面对世界不友善时的免疫力,更应该在心底默默积蓄力量。

张雪峰讲研究生的意义(别光看演说家里张雪峰怼人了)(7)

“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如果决定要冲刺更高的梦想,就要忍受得了漫长的备考过程,狠得下心来努力,更甚者可能还要承受失败挫折的打击,想要做成一件事从来都不容易,所以大家理性选择,不管想要做成什么,都果断一些,对自己狠一些。

张雪峰讲研究生的意义(别光看演说家里张雪峰怼人了)(8)

那么,

距离2018考研只剩128 天了,学姐给你一点复习建议:

1、词汇:每天看5-10句《非常词汇》,每句大概5个单词,可以把稍难的词汇摘录,早晚看一遍。(非常词汇有音频MP3哦)

2、阅读:基础薄弱的,这个阶段可以做早期的真题,每天精读1-2篇阅读,把不熟悉的词汇也摘录下来,比较好的句型可以背诵。

推荐书籍:《同源外刊句句讲》或者《考研圣经基础加强版》,这两本都对早期真题阅读逐句解析词汇和语法,第一阶段恶补基础非常合适。

做真题时先做题,然后看逐题精讲,最后看逐句精讲,把考研圣经逐句解析里面的稍难的词汇和语法句子摘录(真题建议精读3遍左右)

推荐书籍:英语一《考研真相高分突破版》

英语二《考研圣经18版》

张雪峰讲研究生的意义(别光看演说家里张雪峰怼人了)(9)

在海里的人,给自己一次拼尽全力的机会,努力上船也是一种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