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孩之宝旗下的肯纳公司出品玩具和加拿大动画公司Mainframe出品动画的双重出击之下,《野兽之战》让原本陷于低谷的《变形金刚》系列重获新生。

在北美

而伴随着动画片第一季(共26集)在1997年的继续播出,《野兽之战》的玩具也迎来了第二年,与上一年玩具类似,伪装形态也都是真实存在的野兽或者昆虫。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1)

在之前介绍1996年的玩具时,我们曾经提到当年的玩具分为四个等级,到了1997年,这种分级制度依然得到了沿用,依然是:

基础级(Basic):代表有飞箭,利爪(招潮蟹),特点是取消弹簧变形机构,改为独立小机关。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2)

基础级 飞箭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3)

基础级 利爪

加强级(Deluxe):代表有碎骨魔(牦牛),天暴(蜻蜓),取消了变种面具。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4)

基础级 碎骨魔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5)

基础级 天暴

巨大级(Mega):魔鬼(火蚁),猛蚊,特点是取消弹出迷你搭档机关和变种面具,增加一种变形形态。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6)

巨大级 魔鬼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7)

巨大级 猛蚊

强者(冲锋)级(Ultra):代表有三兽合体(万兽王),三虫合体(三虫仙)。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8)

万兽王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9)

三虫仙

这是距1992年合体大作战之后,合体金刚的首次回归,而三个机器人(动物)的合体方式,更是自从1989年《胜利之斗争》中的陆上王之后的首次。

玩具等级带来了多重里程碑式的意义,这种制度,被孩之宝沿用至今。

1、在之前的《变形金刚》G2时期,新品玩具经常伴随着多种多样的机关或特色玩法,同一种机关玩法的一般只有四到六款玩具,相同机关的玩具通常尺寸大小相同。

之后的新品玩具又有了新的机关、新的特色玩法,导致玩具尺寸也发生了变化。玩具尺寸的变化也导致定价和包装跟着变化,不同的新品玩具系列之间看不出什么连续性。

汽车人和霸天虎玩具也经常一方体型较大,另一方较小,完全不匹配。《野兽之战》系列玩具在有了分级之后,同一级别之中,既有巨无霸,也有原始兽,所以每个级别的玩具,都可以找到体型相似的对手。

2、对于零售商来说,《野兽之战》系列同一级别玩具的定价相同。除此之外,同一个级别的玩具体积接近,所以包装尺寸大小相同,占用的货架空间也相同。例如零售商售完一批加强级玩具之后,补充进货的新玩具当中,还会有包装尺寸相同的加强级新品,无须因此调整货架。这点对于零售商来说,比起G1、G2时期尺寸毫无规律、大小不一的玩具包装可以说是更加便捷,大幅度进步了。

3、对于孩之宝公司来说,等级最重要的意义决定了玩具的定价和尺寸。同一年的同一个级别的《变形金刚》玩具,零售定价相同。而零售定价又直接受单个玩具的成本影响,成本决定了玩具可以使用多少塑料、零件数量、可动关节数量,变形复杂程度、涂装面积和种类、是否加入声光效果等。

(尽管玩具的等级确定了名称、定价以及玩具的大致尺寸,但是随着后续新系列或是新品的发售,名称、定价、玩具尺寸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这个我们说到后续每个系列的时候都会提到。)

虽然玩具等级规范制度有如此多的好处,但根据特佳丽首席设计师餘家英昭在采访中所述,最初的根本原因是《野兽之战》系列要占领可动人偶市场,导致价格方面必须具有竞争力,所以成本就成为了关键中的关键。同时,当时《变形金刚》的设计团队已经被压缩到最小,餘家英昭不得不改革了开发流程,将玩具设定,角色特征,直接转变为玩具的各项格式指标,然后直接制定产品记录。这种在缺乏人员和时间的情况下,万般无奈想出来的步骤,大大改善了各成员的效率,也促成了玩具等级规范制度的形成。

其实我们也可以发现,玩具等级代表的并非“单体”,而是“单款”玩具,换言之,即使是三合体的玩具,由于是按照“单款”发售(一个包装),所以是三个成员一起算作“强者(冲锋)级”。

1997年,《野兽之战》的动画依然在播放之中,双方各自登场7名角色。由于计算机绘图建模成本原因,所以尽管新玩具很多,却挑选少量角色引入动画(只有飞箭和魔鬼两位)。但正因为动画角色数量有限,编剧才有机会刻画每一名角色的性格:英勇无畏的擎天圣队长、尖酸刻薄的老鼠、年轻冲动的黄豹、前原始兽恐龙勇士、优雅而邪恶的威震天、阴险狡诈的狼蛛,“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黄蜂勇士”,第一位女性巨无霸战士飞箭,愚忠且性格火爆的魔鬼,这些性格独特的角色,都给观众们留下的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日本

1997年,野兽纪元在日本市场也正式开启,根据特佳丽前首席设计师餘家英昭本人的讲述,虽然最早《野兽之战》是由他负责的海外项目(北美),但当初特佳丽和孩之宝之间有规定可自由且优先使用彼此制作的影像内容。还签署了相关合约可互相低价出租玩具模具,共享使用各自的产品。意图就是在不同的领域拓宽商业渠道。野兽战争这部动画巨作,早在开发时期就已开始了在日本的市场营销。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10)

日本野兽之战系列的LOGO

日本本土的产品线,命名为《野兽之战 超生命体变形金刚》(ビーストウォーズ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根据特佳丽当年该项目的市场部负责人板垣耕三描述,当时计划全国开卖是7月,电视动画开播是10月,所以事实上很早就开始了商品铺货。

当时先锋公司还决定推出视频软件,得到协助之后,特佳丽斥巨资买了100台左右50英寸的显示器,从7月份开始,以巡回的方式租借给全国各家商店,果然放有大屏幕显示器的店卖得超火,证明运用动画映像的促销方式大获成功。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11)

第一款对决套装,最强野兽对决(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 VS-1 最強ビーストの対決)

此外,当时有些人感觉《野兽之战》这个说法对小孩子来说有点难懂,所以内部曾有人考虑使用“变形金刚《擎天柱大战威震天》”的标题。但当时的佐藤博久社长拍板说“还是沿用原创名称野兽战争吧!”。有趣的是,“对决”概念在套装玩具里得以保留。因为市场部在前期调查中得知,圣诞节的时候,父母会对孩子说“只能买一个哦”,所以孩子们自然就选择了套装,这也是对决套装成功的关键。

变形金刚的全部合体金刚玩具(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12)

图片来自《野兽之战大百科》,可以看到当年规格最大的黑猩猩是定价最高的款式,2980日元。

此外,社长还在当时下令每款商品必须控制在3000日元以下,所以除了套装之外,基本只有定价2980日元的玩具。“变身!”这句声效也是佐藤社长的点子,这一点也大获成功。

总之,无论是在北美还是日本,《野兽之战》系列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到了接下来的1998年,日本却独立开发出了另外一部包括玩具和动画的《野兽之战》产品线,这背后的原因又是啥,请期待——变形金刚玩具系列编年史[1998]。

作者:近滕诚、Jazz_Prime_MK2 (来自金属核心巨人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