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某些同学来说傻傻分不清普刊和核心期刊有什么区别?其实我们单次从“核心”二字就能清楚了解肯定核心期刊相比普刊更权威,我们来说说他两具体有什么区别。

核心期刊与普刊的区别(普刊和核心期刊有什么区别)(1)

我们常说的国家级刊物、省级刊物、地市级刊物这些都被称呼普刊,简而言之,核心期刊目录以外的期刊,都被称为普通期刊。要说普刊的质量只能说参差不齐,某些普刊只要给钱就能发,不过一些水平比较高的省级期刊或者国家级普通期刊也是不容易发表的。

目前普刊是被选择最多的期刊类型,其数量多,周期短,费用也不高,这些都是核心期刊不能比的。

核心期刊与普刊的区别(普刊和核心期刊有什么区别)(2)

而核心期刊包括7大类,不仅仅只有我们常说的北大核心、南大核心。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通常说北大核心)

北大核心目录是每三年评选一次,目前最新版的北大核心目录(2020年版)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5月出行的第九版,总共包含了七编,分别是:①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②经济;③文化、教育、历史;④自然科学;⑤医药、卫生;⑥农业科学;⑦工业技术。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通常说南大核心)

南大核心期刊的影响力是最高的,同时在国内的级别也是最高的,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入选难度远远高于北大核心,因此南大核心刊物比北大核心少很多。最新版的(2021-2022)C刊目录有共615本期刊。南大核心只收录社科方向的期刊,每2年评选一次。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通常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有2卷:(自然科学卷)(社会科学卷),收录社科和工科方向的期刊,每年会评选一次。

统计源期刊的选刊标准有17项,它们是:(1)总被引频次;(2)影响因子;(3)年指标;(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赖斯指数;(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数;(10)来源文献量;(11)参考文献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数;(14)地区分布数;(15)机构数;(16)国际论文比;(17)基金论文比。

(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注:CSCD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被誉为中国的CSI。

CSCD和南大核心一样是每2年评选一次,遴选对象为我国出版的中、英文学术性期刊,期刊要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且同时具备CN/ISSN2种刊号。CSCD来源期刊学科覆盖范围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

CSCD的选刊指标主要有9个,分别是:(1)他引影响因子;(2)热点指数;(3)扩散因子;(4)优秀指数;(5)论文利用指数;(6)互引指数;(7)Eigenfactor Score;(8)Article Influence Score;(9)学科他引频次。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社科院核心)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核心期刊就不一样了,对作者的学历资历就有要求,很多核心期刊一看作者是本科学历,都不收稿,你就是写得再好都没用。对文章的质量要求更高,发表周期长,版面费更贵这是核心期刊的特点,某些核心期刊审稿周期都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

最后在发表论文的时候是选择普刊还是核心期刊,这你就需要好好了解一下单位的要求,如果没必要不要一味追求核心期刊,门槛高、费用高,周期长。当然某些核心期刊不但不需要费用,出刊后还有稿费,我觉得还是根据需求,来做出合理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