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香港昔日票房四大巨星除了一年一部的常规操作拿下年度第二的成龙和已在好莱坞的周润发外,其余两位都跌入了谷底。李连杰刻意求变的的《杀手之王》扑街扑得悄无声息,而近十年最大的票房灵药周星驰更惨,一部《行运一条龙》几乎终结了他的无厘头之路。

从1990年《一本漫画走天涯》开始,周星驰这个曾师从李修贤的张家班N代弟子闯出属于自己的时代,成了新一代喜剧之王。十来年间他的《赌圣》(1990年)、《逃学威龙》(1991年)、《家有喜事》(1992年)、《审死官》(1992年)四破香港电影史的票房纪录,在1992年甚至一人就包揽了香港十大卖座电影的前五名,一举奠定了无厘头喜剧的基本形态,香港喜剧电影就此进入了“周星驰时代”。在架空的戏剧背景里对现实历史进行肆意的消解和戏仿,面对一切权威进行嘲弄和解构,百无禁忌,其中还夹杂不少粗口和下三路的咸湿段子,这些癫狂式元素构成了周星驰电影基本要素,疯狂的流行简直成了香港喜剧电影发展进程中百年仅见的“盛况”。如果说周星驰之前的许冠文的喜剧电影的核心在于反映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之时处于社会底层“打工仔”们贫苦而又无奈的心情,既抒发心中压抑和愤懑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那周星驰的作品则体现了80年代至回归之前港人心中迷茫的心态,即面对未来的逃避和自我放逐,当然这也不仅仅是一个回归心结所能涵盖的,这更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文化问题。香港回归祖国之后,香港电影正好面临人才断档、周边地区电影行业的兴起,好莱坞席卷全球的文化扩张,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催命”,曾经的东方好莱坞逐渐告别辉煌、步入下行通道,周星驰其实是上演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最后疯狂”,这也是一场香港电影的末世狂欢。

大家喜欢现在的周星驰电影风格吗(漫谈五十年之1998年)(1)

星爷在巅峰期与人分享戏份是以往不可想像的

1998年的《行运一条龙》周星驰自打成名以来少见的出演了群戏(家有喜事系列除外),片中葛明辉的戏份几乎都能与周星驰持平了,郑秀文、杨恭如、舒淇、陈晓东等一众当红偶像完全分摊掉了星爷的戏份,导演兼编剧的李力持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灵感,全片合家欢的套路之老让人诧异,周星驰还炒起自己在TVB时代的冷饭,何金水这角色名字就出自他在1999年的电视剧《他来自江湖》,可惜这冷饭已馊了,连带吴孟达也黯淡了。此片之后周星驰似乎再也没回到过自己熟悉的无厘头戏路,后来在《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等片中我们再也没能看到周星驰往日的神采飞扬和精彩的个人秀了,由他一手带来的无厘头风潮就此成了仅供香港电影界回忆辉煌的精神遗产,40岁不到的星爷早早地走到了转型期。

刘伟强是在1996年执导《古惑仔之人在江湖》才从金牌摄像师转型成当红导演的,3年间拍了四部古惑仔电影,一时间香江银幕上充斥着青春躁动少年们的喊打喊杀声,刘伟强和文隽、王晶一起创建的“最佳拍档”也成功地在一众新成立的电影制作公司脱颖而出。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电影界的从业者们似乎有点开始对自己的题材有点自我审阅的自觉了,所以我们在《98古惑仔之龙争虎斗》中看到了蒋天养对陈浩南反复强调现在出来混,靠的是脑子;陈浩南遭到司徒浩南挑衅时居然还会报警!此时的陈浩南不是当年那个手操砍刀、热血冲动的少年,现在的浩南哥西装笔挺,万事讲规矩,“古惑仔”从架空的漫画世界来到了现实中,肆意的青春终究过去了。此片依然卖座,1200多万的成绩在华语片排到了第六位,但刘伟强却用几乎同一帮人马拍摄了一部漫改作品,拿到当年票房冠军,不仅打破了成龙、周星驰们对票房冠军的长年垄断,还击败了来势汹汹的好莱坞大片,这部作品就是根据香港漫画家马荣成作品改编的《风云之雄霸天下》。

大家喜欢现在的周星驰电影风格吗(漫谈五十年之1998年)(2)

郭富城与郑伊健双生是最佳“风云”组合

古惑仔系列就改编自香港漫画家牛佬的同名作品,这次打起了香港漫画界“画神”马荣成经典作品《风云》的主意,题材也从市井跳跃到了奇幻武侠,但香港武侠漫画风格决定了此类作品并不是走成龙、李连杰式硬桥硬马的传统功夫套路,而是依靠现代数码技术来再现漫画中那神乎其神的超人功夫。如今回头看此片的成功,我们才明白刘伟强当时请香港本土的先涛数码特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特效镜头,所能给身处被好莱坞大片强大数码特效技术支配的劣境中的香港电影界有多重大的鼓舞。刘伟强的选角也很有意思,郑伊健、黄秋生、张耀扬、谢天华、朱永棠、伊扬明、舒淇等“古惑仔”的众多主演集体出镜,郑伊健更是出演了男主角之一的聂风,让人有一种穿越感,而且郑伊健甚至在《98古惑仔之龙争虎斗》中与司徒浩南决斗时使了一招聂风的“风神腿”,两部作品之间产生了莫名的联系让观者哑然失笑。但在刘伟强的执导下众多“古惑仔”扮演起武林人士居然毫无违和感,相反长发飘飘的“浩南哥”与多情、果敢简直天作之合般的契合,市井气十足的“大飞”黄秋生扮起“剑圣”也仙风道骨、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当然郭富城的步惊云,千叶真一的雄霸同样是不二人选。“古惑仔”的超高人气,成功的选角,扎实的原作剧情,再加上运用数码技术对于漫画中绚烂天真功夫招数的完美再现,这些因素相叠加都让本片成功地击败成龙、周星驰、李连杰一众大咖,毕竟他们的套路多太熟悉了,审美疲劳是肯定。后来好多人把此片的成功归功于数码技术的运用,其实对于香港电影来说这种类似玄幻的打斗并不是什么太新鲜的事,不过数码技术对于电影的作用向来只是辅助,徐克早在1983年就请了《星球大战》的特效组拍过《新蜀山剑侠》了,也不见得有多少票房,《风云》的成功也只是香港电影业发展特殊时段发生的小概率事件而已,电影终究是看剧情的。

1998年的香港电影正值黄金时代之后的低谷,近几年凭借赌片和追女仔起家的王晶绑定了周星驰和李连杰两棵摇钱树赚的是盆满钵满。1997年香港回归,周星驰独自发展,李连杰要离开香港,王晶的脑子转得快马上回到赌片和古惑仔的路子上,但他却聪明地顺应时势开始走“反思”路线了。于是我们看到了《龙在江湖》不再风光、耍酷,无比凄惨的刘德华;看到了《赌侠1999》中无比接地气的陈小刀,与赌神中那个跳脱飞扬的陈小刀俨然两个人。两部作品让我们难得看到不再无厘头的王晶,反思、感悟成了主旋律,这样的王晶其实并不陌生,有庄能谐本就是他混迹江湖多年不倒的法宝,这个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胖子其实是活得最明白的一位成功导演。

大家喜欢现在的周星驰电影风格吗(漫谈五十年之1998年)(3)

华仔此时已愈发沉稳

邵氏电影特效组出身的陈嘉上在香港著名导演中产量并不算太高,但难得的是他的好几次剑走偏锋居然都引领一时潮流。“逃学威龙”中对于周星驰校园卧底的设置,“武状元苏乞儿”中一反小子逆袭的固定套路让周星驰经历人生巅峰跌入谷底再反弹的设定,“精武英雄”中让李连杰、袁和平回到地面扎实打斗无不是逆潮流之举,但又无一例外地成功在赚到票房之外还赢得好口碑,实属不易。

1998年香港电影行情之差让并不多产的陈嘉上的个人事业多近绝境,他把1998年的《野兽刑警》当成了自己在影坛最后一部作品来拍摄,就没了任何多余的商业算计。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爆裂”的非典型警匪片,一个模糊了正义与邪恶概念的世界,江湖义气成为一切行为的准则,黄秋生饰演的警察“烂鬼东”与张耀扬饰演的江湖大佬“ROY哥”两个儿时朋友,警察不像警察,社团老大倒是讲究义气的传统大哥,但两人都是真真实实的“人”。

大家喜欢现在的周星驰电影风格吗(漫谈五十年之1998年)(4)

香港电影“小年”里的最大惊喜

此类话题香港电影探讨的不可谓不多,但从无人将题材拍到如此极致,不过观众确实无法消受,票房惨遭扑街,但金像奖的评委看到了,此片当年一举拿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陈嘉上、林超贤)、最佳编剧(陈庆嘉、陈嘉上),最佳男主角(黄秋生),最佳男配角(谭耀文)五项大奖,算是香港电影小年的大黑马和惊喜。不过陈嘉上回忆,在金像奖拿了各大奖项之后回家哭了一晚上,毕竟票房亏大了!多年以后陈导接受内地记者采访时说,他最喜欢的导演是日本的文艺片大拿小津安二郎,这样一个骨子里文艺的导演生在香港这个商业气浓厚的地方实在有够分裂的,不过这片子拍完之后他并没有失业,而是出任了英皇娱乐公司的创作总监,之后几年进军内地又是另一番传奇了。

1998年的香港电影是历史转型期,随着大量头部人才外流,市场进一步萎缩,但离香港电影消亡还远着呢,毕竟还有一帮长期浸淫香港电影圈的专业人士在支撑着,追逐着他们的梦想。

《漫谈香江电影50年》持续更新中,欢迎同好关注交流。

注: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进行删除。另外,此文由本人所撰,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否则本人将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相关权益。

《漫谈五十年》之1998年(上):成龙、李连杰离港,动作片没落

《漫谈五十年》之1997年(上)老将新人齐发威共迎回归

《漫谈五十年》之1997年(下)黑金暗、春光暖,麦当雄和王家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