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常常想,小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甚至没有彩色电视。陪伴我们童年的,是在院子里、在操场上尽情奔跑、踢球玩耍的快乐时光。现在的孩子,有着我们比不了的物质条件,但体育运动似乎变成了奢侈品。

体育不只是锻炼身体(体育运动不是奢侈品)(1)

竞技场上,胜者欢呼雀跃、笑容灿烂;负者垂头丧气、神情落寞,体育带给人们的情感冲击直接而强烈,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实际上无论输赢,都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会有人生的收获。我们有些遗忘了体育很重要的教育功能。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

当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时,是对卓越和荣誉的追求;为此付出的艰苦训练,考验的是敬业精神和意志力;最后在公平竞争中收获尊重和友谊,完成自我实现和超越。体育运动有时可以突破一切障碍,这就是运动的特殊之处和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运动塑造孩子性格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有个小孩,长得特别柔弱,一直受着欺负,走路永远都是低着头。他想学习跳踢踏舞,但父亲却送给他一套柔道服。刚开始时,孩子太瘦弱,常常被对手打倒。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变得强壮起来,柔道练得越来越好。

终于,孩子不再单薄,不再自卑,也不再总是低头急行,开始敢于直视他人的目光,昂首挺胸。这时,父亲送给了他一个礼物——一套红色的鲜艳的踢踏舞服装。

男孩终于明白:学习柔道,是父亲在帮助他强健体魄,增强自信,从而更好地追梦。

体育不只是锻炼身体(体育运动不是奢侈品)(2)

体育心理学表明,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

对于那些缺少心理适应调节和适应能力的,或者表现出明显的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的孩子,可以选些针对性的运动,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状态。

比如:

容易紧张的孩子,可以参加球类比赛等竞赛激烈的运动,锻炼沉着冷静能力;冲动急躁的孩子,可以选择下象棋、打太极等静态、单独的运动,有助于神经调节……

运动成就持之有恒

在运动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就是是否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持之以恒地专注于内部,专心于自己的目标,不被外在的评论打扰。

禁止运动危害孩子安全

禁止孩子剧烈运动,这样的过度保护,除了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消灭孩子的学习动力,真的能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安全么?

(体育大学运动人体专业毕业的)体育老师就回答说:

现在的孩子,从小缺乏锻炼,也就失去了学习在运动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根本不知道自己运动的安全界限在哪里,也不知道运动的时候采用那些姿势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体育不只是锻炼身体(体育运动不是奢侈品)(3)

体育老师还说:

我已经尽力把安全动作和注意事项讲给孩子们听了,可是我就算说10次,也比不上他们自己实践1次。问题是,家长会允许自己的孩子从小实践吗?

体育激励全世界青年人参与到运动当中,正是看中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养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好的身体,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希望更多学校和家长能把体育看作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青少年开始最合适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