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被卡住的方脸猫呀@bigfun社区

便当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可能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但在日本的各种影视作品和书籍中,经常会有所提及,在日本对外文化宣传的队伍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华小当家》第二季第一集讲述的是便当制作技巧的比拼,而这集的名字极其有意思——《盒中所装之物》,便当盒中装的是什么?当然是填饱肚子的食物了,除此之外又有些什么?无疑设下了大大的悬念

便当盒的文案:便当盒中所装的情感与文化(1)

“便当”一词起源于南宋,又曾写作“便到”和“弁道”,意思是“便利的东西,方便,顺利”,传入日本后又由日语“bentou”反传回中国。

最早的便当是古人外出、务农和打猎时携带的食物。奈良时代,倭建命带兵东征时,士兵随身携带被阳光晒干的米饭充饥,这是便当的雏形。到了江户初期,便当还是极为简陋,只是几个饭团加上酱菜。但随着歌舞伎,狂言等娱乐项目的出现,民众同时也被允许自由旅行,推动了便当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品种。

便当盒的文案:便当盒中所装的情感与文化(2)

比如“幕间便当”,顾名思义观看节目间歇吃的便当,为了满足歌舞伎之类节目观众的需求,这种便当的盒子大小可以放在膝盖上,其中主要的食物有“蛋卷、烤鱼和鱼板”,食物全部切成可以一口吃下的小块,保证观众可以在幕间结束用餐。

便当盒的文案:便当盒中所装的情感与文化(3)

(一口一个)

这种“幕间便当”,在现代也依然存在,是老剧院的一大特色,当然,也有很多人为了便当才去的剧院。

同样是江户时期,参勤交代制度的出现也使便当的发展得到大的推动,各位大名的妻子住在江户城,丈夫在别处上班,饭食装在便当盒后由仆人送去。期间有不少有意思的事情,仆人不能直接进入办公地点,要由小和尚转交给大名,小和尚的工资待遇非常的不好,自然想要大名给些赏钱。但大名很小气,小和尚为了报复,时不时会假装忘记便当这事,大名又放不下颜面询问,只能假装不饿,站在庭院赏花。

便当盒的文案:便当盒中所装的情感与文化(4)

到了明治理时代,第一款车站便当与1885年在宇都宫站的白木屋旅店售卖,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日本各个车站都开始有此类便当出现,同时种类丰富,听说有五千多种,且极具地方特色。比如北海道的鱿鱼饭便当、鸟取县鬼太郎风吕差泡饭(鬼太郎:著名漫画人物,鸟取县是其作者水木茂的故乡)、山口县河豚寿司便当和九州新干线樱花便当等。

便当盒的文案:便当盒中所装的情感与文化(5)

如今这么多丰富的便当,谁能想到最初的日本车站便当只是饭团配腌萝卜啊。顿时,手里的我大天朝车站盒饭突然不香了。

便当盒的文案:便当盒中所装的情感与文化(6)

到了昭和时代和平成时代,便当的发展真的突飞猛进啊。奢华有内涵的松花堂便当、深受年轻人喜欢的炸物便当,和日漫里用来撒狗粮的爱心便当等等。

便当盒的文案:便当盒中所装的情感与文化(7)

(什么时候我会收到爱心便当啊)

其实,很容易发现每一种便当的出现,都符合其时代的变化,因为要远征打仗,出现了最简陋但也是最便捷最容易保存的干米饭便当。因为要看戏娱乐,所以出现了幕间便当。因为要坐车远行,所以有了车站便当。在很多人看来,便当在日本是一种文化,的确如此,一种将时代特征浓缩表现于便当盒中的文化。

便当盒的文案:便当盒中所装的情感与文化(8)

便当与盒饭,两者是不是相同的食物,一直很具有争议。从制作的原料来看,朴实的盒饭自然和“山口县河豚寿司便当”这类无法相比,从外观来看,泡沫或塑料的饭盒与精致的便当盒,随意的摆放和风格不同的摆盘相比,又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但是他们的基本的作用,都是填饱工作、学习或娱乐后饥饿的肚子啊。

便当盒的文案:便当盒中所装的情感与文化(9)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分析便当的起源与日本的社会环境了。便当是在家中,再带到外面食用,同时日本有很多专职太太,做便当的担子肯定在她们身上了。不用工作,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做家务,便当自然可以精心制作,尽量做到营养均衡,同时精致的摆盘,也可以缓解家人心灵上的疲劳。市面上出现的便当,为了吸引客户,便当质量并会落后于家庭私房制作的。

便当盒的文案:便当盒中所装的情感与文化(10)

而我国却少有这样的专职太太,工作结束后要么回家草草吃一下,要么找家小餐馆买些盒饭解决肚子是常事,多一些时间为家里多赚些。这个现象间接导致了我们没有便当文化,而日本有。

不过,无可厚非,便当是充满了家之气息的食物,而盒饭是为家之气息存在的是食物,都充满了家的情感。

便当盒的文案:便当盒中所装的情感与文化(11)

所以盒中所装之物是什么?是家的情感,是浓缩的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