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0日武汉草莓音乐节,彭坦倒数第二个在草莓主舞台出场。面对着新乐队,新的歌,以及彭坦的新形象,台下的乐迷眼神茫然,无措地打着拍子。

直到南方的第一个音响起。


彭坦在武汉生活了13年。

从宣恩搬走时,彭坦正读小学四年级。天刚蒙蒙亮,两辆装满家当的卡车就上路了。

小朋友一大早跑来送他,追着车不停喊他的名字,背包在身后直晃荡。彭坦不停地哭,直到迷迷糊糊睡着。

家住水果湖,彭坦在东湖边长大。受父亲影响,小时候的彭坦迷上了画画。如果不是高二时那场无聊的运动会,彭坦应该会照家人期望的那样,成为一名画家。

那是1993年的秋天,水果湖中学人声鼎沸。

15岁的彭坦溜出学校闲逛。他走进一家音像店,看到一盒装帧怪异的唱片,封面黑白,唯独一张男人的大脸。彭坦十分好奇,掏出8.8元买下了这张崔健的《解决》。

回到操场,彭坦拿出唱片戴上耳机听。那一瞬间,他只觉得震撼,任灌入耳朵的声音刺着耳膜。回到家,他翻出哥哥的吉他,决定自学。

初来皇城,8月的北京让武汉伢彭坦极为不适应。干燥、炎热的天气,完全不同于南方的湿润与青葱。在他的印象中,南方老下雨。达达流传最广的《南方》,便源自于北京久违的一场夜雨。

不过,《南方》并非《黄金时代》的主打歌,彭坦写的时候也没有预料到这首歌会多动人。只因当时某个电台DJ对其偏爱有加,便将其推到排行榜靠前的位置,成就了这首绝唱。

《南方》是一个意外,因为彭坦本身不喜欢在歌曲中表达不开心的东西。

多年之后,他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两个男生表情严肃,抱着吉他弹唱《南方》。他觉得特别逗。

「不会再有《南方》。」

刚到北京时,乐队主要的任务是录制《天使》。华纳听完母带后感觉不错,找来高旗当制作人,用更专业的设备、录音师进行重新录制。

《天使》于2001年1月面市,在中国流行乐坛引起了不小轰动,半年内囊括了唱片发行以来的所有国内新人、传媒推荐大奖、最佳摇滚乐队等十七项音乐大奖,唱片销量高居本年度摇滚唱片首位。凭借这张专辑取得的成绩与人气,达达在随后接下了IBM、MM豆的代言。

彭坦的衣着(彭坦曾经黄金时代)(1)

但乐队的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开始大家住在一起,后来分散开住;专辑推出后,排练、演出、通告、商演,前前后后总计一年多高强度的宣传期让乐队苦不堪言,和签约前的状态完全不一样——身份变化之快让达达难以适应,创作也慢了下来。

外部环境对于达达的爆红也颇有微词。不少人认为这群小孩完全凭运气,这种类型的乐队与音乐并非空前,也不会绝后;过于流行的旋律让达达陷入“是否摇滚”的争议当中:有次达达在云南演出时,就遭遇了观众的谩骂。

种种原因令第二张专辑的制作成为最艰难的坎。大家都攒着一股劲,力求超越一专。「首支签约国际五大唱片的内地摇滚乐队」,这个标签沉甸甸地压在年轻人肩上。

而他们最终也没有赢得这场战役。

《黄金时代》一做就是三年。这是一个非常起伏的过程,乐队氛围时而沮丧,也有过各种吵架和矛盾。压力令人心浮躁。

2003年底,《黄金时代》终于出炉。乐队对这张专辑很满意,认为这是一张「没有遗憾」的专辑。然而,比起第一张专辑的火爆,《黄金时代》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用吉他手吴涛的话说,这是一张「慢热」的专辑,「专辑的基调比较沉重,缺乏《节日快乐》、《我的天使》等欢快、易于流行的歌曲」。

总而言之,这不是一张快乐的专辑。

彭坦的衣着(彭坦曾经黄金时代)(2)

《黄金时代》没有被大家看好。知名博客写手、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评价说:「达达是从美容院里走出来的零点。」知名乐评人贺愉也发表了一篇名为《达达<黄金时代> 没有黄金 没有时代》的乐评。这些对年轻的达达都是不小的打击。

好在新专总归是发了,似乎最难过的坎已经迈过。有那么两三个月的时间,大家沉浸在这种幸福当中,前途一片光明。

事实上,《黄金时代》确实是一张慢热的专辑。

这张专辑卖出超过30万张(一说40万张),雄踞各大音乐排行榜榜首。《无双》是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3108广告曲,《song F》、《南方》更是流传至今。在豆瓣上,《黄金时代》收获了8.8分的评分。

凭着这张专辑,达达在不久后的「全球华语榜中榜最佳摇滚乐队」的争夺中击败垄断多年的零点乐队,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的壮举。

彭坦的衣着(彭坦曾经黄金时代)(3)

可惜,《黄金时代》没能赶上黄金时代。

2004年初,本该是唱片要大力宣传的时候,可突然而至的高层人事变动令达达措手不及。随着许晓峰和宋柯相继离开华纳,达达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

某种意义上,许晓峰和宋柯是达达背后的支撑,二人的出走令公司环境变得陌生。之后乐队的负责人闫月也离开了,达达在华纳一度处于没人管的境地。本身乐队就不善沟通,不可避免地加深了与公司的隔阂。

当时华纳决定改变包装路线,制作人认为彭坦的嗓子并不适合唱摇滚,再坚持唱下去可能会毁,想让达达往“中国的Simple Plan”这个方向走,并通过邮件给乐队下最后通牒。但达达认为自己并非流行乐队,只不过刚好身处国内最大的流行唱片公司,本质还是一支独立乐队。二者的矛盾无法调和。

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在乐队内部。一系列变故沉重打击了众人的信心,推出第二张专辑,乐队的生存环境反而更艰难。在音乐上证明自己,并没有让事情变得更好,这让大家感到绝望。

收入、生活条件、创作环境也是众人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最惨的时候,公司把排练棚也收走了,乐队连排练的地方都没有。没有演出就没有收入,据吴涛回忆,那时候他穷得自己天天煮挂面吃。达达乐队名存实亡。

2005年4月的一个晚上,彭坦分别给每个成员打了电话,约大家出来聊天。

咖啡屋内,这是一场只有彭坦在说话的聊天。

或者说,即便彭坦也沉默,大家也心知肚明。

这是个令人遗憾的默契。

解散后的一段时间,彭坦完全不想做和音乐有关的事情,那是他最暗淡无光的日子。

贝司手魏飞成了白领,鼓手张明组过乐队、在家写过剧本,吉他手吴涛成了音乐制作人。

彭坦尝试过找工作。有一阵子,他买刊载很多招聘信息的报纸,拿着笔在上面划。他的理想工作是送快递,因为他喜欢在当当网买书,每次书到手的时候都很开心。他觉得如果能把书送到别人手上,那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工作最后还是没找成。在朋友鼓励下,彭坦只好试着把音乐拾起,也有了帮何炅写的两首歌。

2006年的北京国际流行音乐节让彭坦坚定了继续做音乐的想法。音乐节来了他最喜欢的乐队Supergrass,唱了他最喜欢的歌《Moving》。

挤到第一排的彭坦大为触动。他看着主唱,看着舞台,确定了那才是他该去的地方。

再一次地,彭坦拿着母带,争取到了发专辑的机会。

彭坦的衣着(彭坦曾经黄金时代)(4)

2007年5月4日,达达乐队正式公开宣布解散。也是在这天,久违的彭坦带着《少年故事》归来,以彭坦的名义。

他在专辑内页里写了一段话:

「感谢制作人吴涛在音乐上对我的全力支持,

还有魏飞和张明,

我们曾经在一起做出过了不起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