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文彬

逍遥观为什么叫道(逍遥观名略考)(1)

费孝通所题逍遥观

禹州浅井崆峒山南麓有一处道观——逍遥观,号称“天下第一观”,相传是轩辕剑辕皇帝问道广成子修身得道之地。《庄子》载:“黄帝为天子十九年,今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往见之。”《禹州志》载:“崆峒山,亦曰大仙山”,乃传说中的道家72神仙洞府之一,山中主体建筑为山地道观群,逍遥观坐落于崆峒山南坡耸入云的奇削石壁之上,依山靠水而建,旁峡谷而坐,境地险峻,景色极为壮观。

逍遥观为什么叫道(逍遥观名略考)(2)

有中原悬空寺之称的逍遥观

那么,这处道观为什么会取名“逍遥观”? “逍遥”一词非庄子首创,《诗经》、《楚辞》中多处用到,《礼记·檀弓》篇也有“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遮于门”的记载。这些逍遥都是安闲自得之意。庄子却赋予道途更多的含义。最重要的是,他赋予了逍遥以自由的含义,庄学认为无待的逍遥才是真正的逍遥。庄子的“逍遥”更接近于“顺应自然”的观点,如在《庄子》的开篇,就曾谈到,即:“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庄子引用“鲲”与“鹏”这两种动物作为例子,什么是“鹏”?“鹏”就是大鸟,且有远志,它“乘天地之正”,不需要依赖靠任何事物,达到绝对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逍遥境界。庄周梦蝶图庄子认为,完全的自在之游应当是无条件的,也就是无待的。这就是他所说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顺应万物的本性,使物各自顺其自然的法则盈虚消长,不要以人为造作去触犯自然的法则。

逍遥观为什么叫道(逍遥观名略考)(3)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也随其变化而变化,决不固执妄行。庄子的逍遥游是人的精神、心灵的翱翔,其无待逍遥是自己创造出的一种主观的意境。庄子认为能够达到无待逍遥的人,就是实现了与道合一的人,这就是至人、真人、神人、圣人。庄子所讲的“逍遥”,既不是“大”,也不是“小”,而是超越了这些“大”或“小”的概念,也唯有超越这些人为所立的“名相”,或者不住于这些“名相”,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逍遥”。进一步的说,庄子的“逍遥”,其实是讲不再受到任何外物的牵引与束缚,其实强调的是一无所依,一无所靠的自由。

图片来自网络

编审:王献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