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启智以字育德(教与育教上所施)(1)


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者”导出“,意思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感:这里介绍了东西方关于”教育“一词最初的来源与意义。

在西方,教育是引出本来就潜藏在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人本就完美,只是在后天长大过程中没有展现自己的完美,或者反而因为外界的环境损害了自己的完美。好的教育,就是让人保持自己最初来到人世的样子。


以字启智以字育德(教与育教上所施)(2)


1.朱熹的小学与大学

小学:以事教。学其事,教之以礼、乐、射、御等;

大学:以理教。穷其理,晓之以致知格物及孝悌之道。

感:古代的小学、大学与现代的意义不同,但这又为现代的教育提供借鉴。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学习小学的事,便容易目光短浅,难以长久。只学习大学的理,却容易只有理论却没有现实依托,在生活中只有方法指导却还是没有具体的行动力。

二、结合儿童成长过程的心理,在幼少儿阶段,他们的学习是偏向于具体、形象的,因此用事物或者事情来作为媒介去教育他们,比较容易获得成功。随着年龄的增长,教授其中的道理也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


以字启智以字育德(教与育教上所施)(3)


3.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一代的人口质量。

感:人类的繁衍,就是一代养育下一代。年长一代的自身水平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整体水平,这不仅仅体现在他们提供的物质水平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体现在他们的精神水平对教育观念的选择上。具有较高的水平,就有较大的机会保留孩子的天性,而不会过早去破坏。父母像土壤,孩子是树苗,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与否,与土壤能够提供的营养有很大的关系。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贫瘠的土地能开出一朵花,已经是奇迹。同时,这也是一种提醒,每个人不管现在是处在哪个阶段,我们都要发展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去发展,比如对孩子的发展,如果不能有很多的帮助,至少也不能有太多的扼杀,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增长自己的智慧才能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