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部感动世界的自传。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在不到两岁时,就因疾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
她没有沉沦在混沌无声的世界,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首个哈佛毕业的盲人学生,并且成长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海伦在她的自传中,不止一次感谢的一个人,就是她的恩师:安妮·莎莉文。
在“半杯咖啡读好书”的文章,《她用49年教了一个学生:把又盲又聋的女孩培养为“美国偶像”》中,我们读到了安妮与海伦,将近半个世纪的师生情。
安妮·莎莉文(右)与海伦·凯勒
那么,安妮老师为何会将毕生心血,倾注在海伦·凯勒这唯一的学生身上呢?
安妮·莎莉文
1866年,安妮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村庄出生了。
她的家境十分贫寒。父母是因大饥荒,从爱尔兰逃到此地的,找到的工作也只够糊口。
安妮在3岁时,不小心感染了沙眼。在那个年代,这种眼疾极难治愈。
于是,安妮留下了后遗症,在5岁时视力极其微弱。
此后,她开始怨恨这个世界了。她的性格变得桀骜不驯,经常顶撞父母,摔碎东西,大吼大叫,成了“讨人厌的安妮”。
父母根本没时间关心安妮,他们要应付拮据的生活,和接连出生的孩子们。
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是很难存活的。安妮的两个妹妹,在婴儿期就夭折了。她和幸存的两个弟弟妹妹,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中艰难度日。
不幸接二连三。安妮8岁时,母亲因结核病去世,父亲无力抚养3个孩子,干脆抛弃他们而去。
后来,小妹妹被送到亲戚家抚养;而脾气暴躁身体又残疾的安妮,连同患病的弟弟,被送到千里之外的贫民救济院。
安妮老师与学生海伦
那时安妮刚刚10岁,来到救济院3个月后,弟弟便因重病离开人世。
安妮变成了可怜的孤女,与其他900多名老弱病残,争夺着这里有限的食物和水。
这家救济院破旧、肮脏,拥挤不堪,孩子们未来的希望在这里埋葬。
安妮因为眼疾做不了杂务,又因为脾气暴躁得罪了老师,便被送到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住在囚笼一样的小房间里。
如果心灵无法照进阳光,她恐怕要永远在黑暗与怨恨中挣扎。
救济院新来的神父巴巴拉,十分心疼小安妮的遭遇。
他语重心长地对安妮说:“你不应该呆在这里,必须想办法离开。”
于是巴巴拉神父带小安妮,找医生朋友给她治眼疾。
不幸的是手术失败了,安妮的眼睛不但没被治好,反而在术后接近失明。
安妮只好又回到阴暗的救济院,此时神父也奉命远走他乡。
不过,巴巴拉神父曾告诉她,要想摆脱这种苦难,就一定要找机会接受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
小安妮记住了这句话,内心照进了一丝希望。
被温暖过的心灵,往往会发现更多的爱。安妮因失明无法自理,救济院的一位清洁工,经常为安妮送来面包,这让安妮心存感激。而这种温暖,也让她的性格柔和了一些。
安妮老师(右)和学生海伦
当放下了对世界的怨恨,她的理性才开始苏醒。她每天都在苦苦思考,如何才能离开这里,到盲人学校去接受教育。
也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
这天,督察长富兰克林·桑伯恩,带着几个人到救济院进行检查。小安妮认准了这是个机会,便静静等待着检查结束。
当桑伯恩督察长结束工作,带着组员们准备离开时,小安妮感受他们走路的气流,紧紧地跟随在他们身后。
当大家正要开门离去时,小安妮鼓足勇气恳求道:“桑伯恩先生!恳请您帮助我!”
桑伯恩这时才注意这个瘦小的孩子。安妮便把自己上盲人学校的愿望,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桑伯恩。
桑伯恩惊讶地发现,救济院里居然有一位盲女,而这里根本无法给盲人提供应有的教育。
就这样,14岁的安妮终于离开救济院,在桑伯恩先生的帮助下,成为帕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
安妮·莎莉文
安妮依旧倔强的性格,差点儿得罪了校长。幸亏一位叫茉米莉的老师,一直关心爱护着她。
在茉米莉老师耐心的教导下,安妮的心一点一点融化,她的伤痛也在一点一点被抚平。
此后她发愤图强,不仅学会了盲文,也涉猎了数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更幸运的是,安妮被好心的霍布金太太收为义女,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在霍布金太太和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安妮再次进行了眼部手术。这次,手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安妮恢复了一半的视力!
虽然她的视力和正常人差得很远,但这燃起了安妮对未来的希望!
此后安妮的学习突飞猛进,她成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在毕业典礼上,安妮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感动人心的讲话。
她说:“是责任,让我们走向更积极的生活。就让我们愉快地、满怀希望地,去寻找我们的特别之处,相信当我们找到它时,它会帮助我们克服障碍,取得成功!”
安妮·莎莉文
安妮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她几乎失明,从小被抛弃、被排挤。然而,一些善良人的温暖关怀,哪怕只是一句忠告,都让她那颗已冰冷的心逐渐苏醒。
此时的安妮,已是一位自信满满、亭亭玉立的20岁女孩,美好的未来在向她招手。
毕业后,学校负责人阿纳戈诺斯,帮助安妮找到了一份工作——给凯勒家族的一个孩子当家庭教师。
就这样,安妮与海伦,开始了一段旷世的师生情谊。
就像我们知道的那样,海伦·凯勒那时才6岁,因一场疾病成了又盲又聋的孩子。
一开始安妮只是觉得,自己找了份可以糊口的工作。
然而,当她第一眼见到海伦,就一下子被触动了——那张嘴唇紧闭的倔强小脸,多么像童年时的自己!她仿佛看到了救济院里那个困在笼中的女孩……
又盲又聋的小海伦
此时,她对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不仅是用来糊口,更给了她一份责任。
于是,当小海伦乱发脾气,甚至将老师送的娃娃,一下子摔在地上时,安妮只是默默地收拾好碎片,牵着海伦的小手去晒太阳。
她明白——抚平海伦伤痕的,不是批评指责,而是爱。因为,她自己就是被爱拯救的孤儿。
这份爱,让安妮成为一位“天才教师”,也让海伦走出心灵阴霾,成长为动人的阳光女孩。
安妮老师与小海伦
面对一个又盲又聋的学生,该怎么教会她知识呢?安妮根据海伦的爱好,利用特别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感兴趣的单词。
比如,她把娃娃塞在海伦手里,并在海伦手心写下“娃娃”。她将海伦的小手,放在井房的流水下,在她另一只小手上,写下“水”这个单词……
安妮的教育方法,引起了海伦极大的兴趣。几次教学之后,海伦就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将那些事物与老师写的单词相关联。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海伦就学会了600多单词,甚至学会了乘法表和一些盲文!
为了让海伦得到更好的教育,安妮联系到阿纳戈诺斯老师,带海伦到盲人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安妮老师用爱,创造了教育奇迹。她将又盲又聋的海伦,一直培养为哈佛大学的学生。
海伦凯勒的成功,与安妮的教育密不可分
很快,安妮与海伦的故事传开了。师生二人一下子成了名人,甚至连爱迪生、马克·吐温也和她们会面。
见到海伦之后,马克·吐温惊讶不已,他说:“试想,一个从一岁半就又盲又聋又哑的幼儿,后来居然成为一名通晓五种语言、知识渊博的学者和一名创造非凡业绩、获得无数荣誉的社会活动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教育奇迹!”
经过十几年的相依相伴,她们不仅互相成就了彼此,更成为感情真挚的好朋友。
甚至当海伦的父母无力支付学费时,安妮还想方设法争取了卡耐基等人的赞助,一路支持着海伦的成长。
安妮与小海伦
为了此生唯一的学生,安妮老师牺牲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婚姻。
她曾嫁给哈佛大学讲师约翰·梅西,成为了梅西太太。
然而,因为她实在放心不下海伦,往往会忽略丈夫的感受。在结婚不到十年后,梅西离开安妮去往欧洲,他们就此分居。
1935年,安妮因过度劳累,眼疾复发,再度失明,油枯灯尽。
第二年,70岁的安妮老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结束了与海伦49年的师生情缘。
她曾因不幸而怨恨这个世界,又因别人的爱而重燃希望;如今,她用爱温暖了另一颗心,这颗心继续创造爱的传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欢迎关注头条号“半杯咖啡读好书”,阅读安妮与海伦感人的师生故事——
《她用49年教了一个学生:把又盲又聋的女孩培养为“美国偶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