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1)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2)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3)

周恩来总理

2023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7周年纪念日。我打开《他为人民谋幸福——人民的好总理》(电视片解说词),执一篇旧文,献一瓣心香,缅怀伟人……

他为人民谋幸福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白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亿万中国人民,对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由衷赞誉。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从1928年党的六大起,在党中央当了48年政治局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26年政府总理。他不仅把为人民服务的徽章挂在胸前,也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排满了人生的每一天。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4)

周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了解灾情,慰问灾区群众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5)

周总理慰问地震灾区群众

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周恩来冒着余震的危险,先后三次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

一天傍晚,正当他听取汇报时,突然又发生五级地震,他住的楼房剧烈摇摆,墙土刷刷落下。但周恩来一心想着灾区人民,全然不顾个人安危。他谢绝大家的规劝,在这幢已经震裂、随时可能倒塌的楼房里,坚持工作了4个小时。

一个风沙弥漫的日子,周恩来来到宁晋县东汪村慰问,十几个防震窝棚里,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140名伤员,人人握过周恩来的手!

4月1日这天,周恩来从早上五点到晚上九点的16个小时里,一口饭没吃,一刻没休息,顶着风沙,步履艰难地视察了两个灾情最重的生产队。每到一处讲话时,他总是自己迎风站,让群众背风坐。讲得口干舌燥,就端起农民用的大海碗,吹开水面的浮土,喝口水再继续讲。一位老人因家破人亡悲伤不已,周恩来拉着他的手说:“老人家,你就把我当作自己的儿子吧!”

是的,在周恩来看来,“痛楚莫过人民苦,幸福最是群众甜”。共产党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随时随地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忧人民所忧,帮人民所需,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作为自己的言行的坐标。

一天夜晚,刚刚会见完外宾的周总理,在汽车里看到长安街上车多人挤,就指示有关部门在街道中间,划出块地方,让南来北往的行人站一站,歇一歇。从此,在中国交通设施中又多了一个——安全岛。

1958年的一天,周恩来来到北京同升和鞋店,当他发现商店只经销皮鞋,没有布鞋,而且皮鞋也很瘦小,就耐心地打着手势对大家说,劳动人的脚比较肥大,商业部门要多生产一些布鞋和脚型肥大的鞋,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为人民服务,周恩来勤奋工作,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他当年工作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

他们说,总理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还经常“连轴转”。总理办公室的灯泡换的最快,他办公室彻夜不眠的灯光,是他为人民勤奋工作的象征。记得当时总理每天一起床,在洗脸间,甚至上厕所时,办急件的秘书就开始向他请示汇报。有时总理刚休息又来了急件,我们不忍心叫醒他,结果他知道后就严肃的批评我们说:“我的时间不是我个人的,是属于党和人民的,你们是好心,想让我多睡一会儿,但这会损害党的事业。”

一些外国记者曾用“不知疲倦,无所不在,令人无法预测”的评价形容周恩来。把周恩来看作是中国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代表。他们说:“整个世界常常是通过周恩来认识新中国的。”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6)

周恩来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2年2月下旬,美国总统尼克松专程到我国访问,通过几天接触,尼克松对周恩来敏锐的思想和耐久的精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感到“周恩来的精力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周恩来关心的是八亿人民无穷无尽的日常问题”,他要“把中国领上强盛之路”。尼克松哪里知道,亲往机场迎送并与他侃侃而谈、纵论天下的周恩来,此时已是晚期的癌症患者!

周恩来曾讲过:

共产党人“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我们要像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人民。”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个箴言。

进入70年代,古稀之年的周恩来,仍然抱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量。直到1974年6月中旬要动手术了,他才告别了曾工作和生活过25个春秋的中南海西花厅。然而,即使住在医院,他的工作也从未停止过。

1975年1月,重病的周恩来向四届人大做了《政府工作报告》。3至9月,周恩来与各届人士谈话、谈工作102次,会见外宾34次,平均每月达22次之多。朝鲜劳动党金日成访华时,周恩来身体极度虚弱,双脚浮肿,穿不进皮鞋,他就穿了一双特制的肥大布鞋,下床会见了金日成。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为党和人民耗尽了最后一丝心力,离开了人世。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7)

人民的好总理永垂不朽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总理心连心。中国人民以空前的规模和最隆重的方式深切的痛悼这位伟人。花山诗海,十里长街,数百万人发自内心的哭喊着:“周总理是为人民累死的啊!”“周总理活着,他永远活在我们中间!……”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8)

邓小平同志致悼词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9)

周总理追悼会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10)

人民怀念周总理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11)

人民在天安门广场怀念周总理(贺延光摄)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12)

十里长街送总理

是的,周恩来活着。他巳和人民永远融为一体。他把党的宗旨化作了自己的灵魂,他就是我们的党魂、国魂、民族魂!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13)

后记:1990年秋天,总政治部组织撰写拍摄电教系列片《共产党人的足迹》,我奉命撰写“公仆颂”,写毛周刘朱邓五位伟人。

硬着头皮领了任务,在西直门招待所日夜鏖战。我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堆里扑腾,也与伟人们跨越时空对话,顿悟了他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也读懂了“他”与人民的血肉相连。渐渐地伟人们在我的心里“活了”,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如同自己的叔伯长辈。

我以《他为人民谋幸福》为题,串起了五位伟人的一生,完成了脚本的写作。片子在央视播出后,反响强烈,总政治部把解说词收录于《党旗高高飘扬》,连同录像带一起下发全军。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14)

白雳

【作者简介】白雳,天津市人,1970年8月入伍,历任战士、创作员、宣传干事、政治部秘书等职。2001年退休,上校军衔,北京市通州区军休干部。长期从事宣传、联络工作,被中央电视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聘为记者,获全国新闻特等奖、政府一等奖等奖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党员电教工作者。瞭望中国新媒体顾问。

瞭望特稿白雳(瞭望特稿白雳)(15)

瞭望中国新媒体刊头题字 朱增泉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