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福州市“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科学谋划实施“3820”战略工程,对世纪之交的福州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0年来,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探索创新、接续奋斗,推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时至今日,“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在榕城大地愈发彰显出强大生命力。福州新闻网(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创造幸福——‘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专题报道,集中展现30年来福州推动实施“3820”战略工程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出系列人物专访等,从亲历者的视角生动阐述福州在“3820”战略工程引领下发生的巨变。敬请网友关注。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1)

从让人敬而远之的黑臭水体

到风廊、水道、绿带交织的河道

这是福州写下的“治水新曲”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2)

西湖公园与左海公园犹如福州的城市绿肺。林双伟 摄

由破解“垃圾围城”难题的

红庙岭填埋场

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

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园区

这是福州绿色生活的创新实践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3)

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实施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市城管委供图

从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榕树绿”

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

的“千园之城”

这是福州守好“生态宝库”的

积极探索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4)

白马河水清岸绿。叶义斌 摄

上世纪90年代

在福州期间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开启了许多重大实践

沿着“3820”战略工程的指引,30年来,福州不断书写生态文明的崭新答卷,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样本。绿色,已成为这座山水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宁的最美底色。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5)

山水之城有福之州。林双伟 摄

在水一方 绘幸福图景

“五一”假期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内

三捷河上悠然泛舟的市民群众

成为沿线的美丽风景

从断头淤积、黑臭难闻

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福州这座水城

写满了科学生态

与坚持不懈的治水故事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6)

福州上下杭。市文旅局供图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

在福建、福州工作的

亲自擘画和推动

福州水系治理擂响战鼓

按“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十六字治理方针,实施源头治理、生态引水、内河立法及西湖综合整治,“努力实现把福州内河建成文明河、经济河、旅游河的目标”。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7)

生态优美的福州左海公园。林双伟 摄

从2011年的32条内河阶段性整治完成,到2012年度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再到2016年覆盖主城区92条主干河道(含44条黑臭水体)的综合治理,循着为福州治水留下的宝贵财富和创新做法,30年间,福州用绿意满眼的新图景,重新定义了身边的幸福。

除了讲好福州故事的悠悠水脉

在福州,“两江”、湿地与海湾

也是山水画卷的一抹亮色

水体治理、岸线整治,公园提升、山体修复……从城市到乡村,从上游到入海口,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迎来一场美丽蝶变。一条条精品景观带旅游线路,让140公里的江岸线,画出串山连水的“诗和远方”。

由江畔一路前行,拥有35公里滨海岸线,25公里长的延绵沙滩的滨海新城岸段映入眼帘,它也是我省唯一入选全国8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推荐名单)的海湾。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8)

福州滨海新城岸段。石美祥 摄

作为岸段亮点,得益于的关心推动,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得以建立,并用10年时间实现了创建县级、晋升省级、升格国家级“三级跳”。如今,自由嬉戏的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亚成鸟,成了这里生态最鲜活的记录者。

在该岸段,东湖湿地、漳港海蚌增殖保护区也用满目的绿,汇聚成江、海、山、林、沙、鸟生态要素交汇映衬的景观,成为“清新福建”的一张亮丽生态名片。

锚定生态 创“时尚”生活

今年4月

红庙岭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基地

落地建成

“绿意”充盈的展馆内

一幅横跨30年的

福州生态文明建设画卷徐徐展开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9)

红庙岭垃圾渗沥液处理厂。福州水务供图

1992年,为破解“垃圾围城”难题,在全面调研、多方选址的基础上,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前瞻性规划,决定选址红庙岭,建设当时福州城区唯一、全国最大的垃圾综合处理场。

30年间,福州接力传承、践守初心,按照当年擘画的蓝图,一代又一代生态建设者,将红庙岭打造成一座拥有完整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园区。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10)

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池远 摄

垃圾进厂,出厂的却是电、基肥、生物柴油、环保透水砖;无法“消化”的厨余沼渣、大件园林厂的木屑等集中到协同处置项目用于焚烧发电;单个项目中产生的沼气、余热可用于项目内部发电、保温……

各类垃圾尽数变废为宝,园区实现了“近零排放”。每年可节约能耗约23.4万吨标准煤,减排约53.8万吨二氧化碳,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建成,为福州生活垃圾分类打通“最后一公里”。2019年5月起,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行;2020年12月31日,福州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率先步入了生活垃圾“零填埋”时代。

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为新习惯

绿色生活方式在榕城大地盛行

从全国首推“三端四定”工作模式

实现垃圾分得清、收得齐、

运得走、处理好

到《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福州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各项指标均走在全国前列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11)

智能垃圾分类屋。叶义斌 摄

2021年

福州市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

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5%以上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在垃圾分类住建部大城市考评中

位居第一档(第5名)

悉心守绿 护“福地”清新

“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千百年来与福州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它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荫泽后人,造福一方,在调节气候、绿化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4年

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

在一篇题为

《让榕树造福榕城》的跋中这样写道

岁月如梭,2014年

来福州考察时

又提出“福州要多植榕树”

向往绿色的种子一经种下,便破土生根,枝繁叶茂。秉承着书记“多植榕树”的生态构想,福州以城乡为画布,以草木为画笔,种树木、拓绿地、建公园,以生态绿色铺就幸福生活。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12)

流花溪推出内河游船。邹家骅 摄

在河道网络上建公园,福州以整治后的内河步道及绿带为“串”,延伸出的块状绿地为“珠”,建起了379个串珠公园,打造出500多公里滨河绿带。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建公园,福州将文化古迹完整展示出来,再通过补植烘托园林氛围,与当代城市风光、居民生活融在一起……

作为全国最“绿”的城市之一,从“全民动员、绿化福州”,到“绿进万家、绿满榕城”,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珍视福州的生态优势,倾心呵护绿水青山。目前,近1500个大小公园星罗棋布,福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5%,在这座“千园之城”,市民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13)

福州花海公园。池远 摄

从城区到乡野

福州还不断拓宽

“增绿”边界

2017年与2018年,福州先后荣获

“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成为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刊推介森林城市建设优秀案例。“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已然成为福州的“烫金名片”。

福州还大力开展“村植千树”村庄绿化行动,全市已全面完成1800个行政村村庄绿化任务,共种植各类果树和乡土树种194万余株,让绿意在乡野延伸。

一分钟带你了解福州(福州这抹动人的)(14)

时代号角,吹响奋斗新篇

赓续奋斗,福州勇往直前

福州将坚定不移

沿着指引的方向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

把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用心画好有福之州的幸福“山水画”

点击下图,进入

“创造幸福——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

专题报道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孙漫 沐方婷 钱嘉宜

编辑 刘晓芳

审核 申哲

监制 黎伦俊 范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