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让自己充满力量收获成功。所以读书的人很多,但是读完书就忘,读了和没读一样的人也不少,我就是其中一位。

怎么样读书可以记住的更快(如何读书能记得快记得牢)(1)

(图片来源网络)

看完《高效学习法》的我,以为通过练习作者分享的方法,就能让自己变得很厉害。结果实践之后才发现读书确实是快了不少,但是读完书就忘实在让人头疼啊。

后来读了《樊登读书法》才明白,自己这是观光式学习,就和我们到上海旅游跟了一个旅行团差不多:

第一天,东方明珠。

第二天,城隍庙。

第三天,野生动物园。

第四天,回家。

然后你会发现,哎呦~还不知道上海风貌到底是什么呢!

与之相对有个叫做沉浸式旅游的,就是你在上海的一个朋友家里住下来,待上两个月:

每天早上起来去看看上海大妈们怎么跳舞。

他们早餐吃什么,然后你变着花样地把早餐都吃遍。

上海人怎么跟别人在路边吵架。

为什么最近上海的垃圾分类搞得这么火热。

你沉浸在上海这座城市里,田子坊、新天地……各种地方你都跑过。你了解了上海当地人的生活,相信你对上海的感觉还有收获会和观光客有天壤之别。

运用到读书里,就是把你喜欢的书给讲出来,给亲戚、朋友或者闺蜜讲都可以。当你经受了分享的“折磨”和分享后对方给你的鼓励后,你脑海当中的神经元连接就会不断增加,你会发现那些知识竟然会自发地联系起来,然后你再看一本新书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轻松,很快就能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这让我想起了斯金纳的操作性反射学说斯金纳箱实验,实验方式如下:

(1 老鼠每次按下开关,就给它食物作为奖励。

(2)老鼠每 N 次按下开关,就给它食物作为奖励。

(3 老鼠每隔 M 分钟后,首次按下开关时给它食物作为奖励。

(4 老鼠每第 N 次(N 随机)按下开关,就给它食物作为奖励。

(5 老鼠每隔 M 分钟(M 随机)按下开关,就给它食物作为奖励。

实验结果认为,最好的奖励周期是随机变化的。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每天有那么多人刷手机蹲电脑玩游戏——原来他们是想通过杀死更多的怪物来提高获取值钱装备的概率,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将会杀死多少怪,会在什么时候得到值钱的装备,所以他们就一直在像那只老鼠一样“按开关”。

那我们能不能也从中得到启发,把枯燥无味的被动读书学习,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儿沉浸其中呢?

这就是今天我要分享给大家的沉浸学习法——也就是费曼学习法,为了好理解我们先来听个故事。

在一列开往北京方向的火车上,有一位农民父亲,他的女儿三年前上考上了清华,儿子也在今年上了北大。

有人就好奇的问他:“你把两个孩子都拉扯进了象牙塔,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啊,说出来我们听听呗。”

农民父亲挠挠头,憨厚的说:“我这人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绝招。只是觉得孩子上学花了那么多钱,不能白花了,就让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把老师在学校讲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如果有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问老师。这样一来,花一份的钱,教了两个人。”

“奇怪的是,孩子学习的劲头特别强,哪怕是别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热火朝天,他也不为所动,就这样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清华北大……”

这位父亲所用的,就是费曼学习法。来自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奖得主、天才物理学家、纳米技术之父、量子电动力学的创始人费曼的一套独特的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也就是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以教代学,让输出倒逼输入。

他认为输出就是最强大的学习力,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高深的知识用平实的话说出来才是学透!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用讲好一本书来进行输出倒逼输入的。

一、输入,讲书的五种必备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

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先把什么是前提、假设、论证、论点,论据搞明白。

其中论证有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方法,作者更建议用演绎法。

归纳法的特点就是你看到了n个正确的案例,于是判断第n 1个也是正确的。你们确定明天太阳从东边升起吗?例如我们知道,世世代代,太阳都从东边升起,我们就觉得太阳应该从东边升起。这是归纳法。

演绎法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段论。比如所有符合这个条件的人都考上了清华大学,谁符合这个条件,谁就可以考上清华大学。这个推理的过程是没有漏洞的,基本上是正确的。如果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是靠谱的。

在讲书的过程当中,你也需要把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体现出来。即便是归纳的部分,也要用三段论来体现。比如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验证我们的那几个前提,最终能够帮我们的用户得出结论。

2、大局观

大局观就是你拿起一本书以后,首先要知道这本书的大框架。

然后要一步步地分析:

● 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 它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 它是怎么论证这个使命的?

● 它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设?

● 怎么验证这个假设?

● 推理的过程是什么?

● 怎么获得这个证据?

● 最后我们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 这个结论对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一本书的架构。如果你在脑海里清晰地梳理了这个架构,你读书的时候,就会非常省力。这就是拥有了大局观。

3、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可以细分出很多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就是简洁、幽默和说服力。这三项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慢慢获得。

(1 简洁:简洁有效的表达,是非常高的境界。你用一个小时说清楚一件事,这不难,难的是用三句话说清楚。因为你的简洁是在为别人和自己节省认知成本。

(2 幽默:怎么培养幽默感? 作者觉得在这方面不需要强求,幽默感因人而异,并且和听众的感知力也有关系。

(3 说服力。语言表达怎么更有力量,更有信服力?作者分享了两个方法可供借鉴。

4、同理心

学过心理学的同学对同理心应该很有感觉,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想他人所想……

5、爱

为什么爱很重要?作者说:我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讲每一本书时都充满了热情。

二、输出准备,讲稿的组织过程

1、讲书前要了解的两大原则

(1 以书为据,别跑偏:讲任何书都尽量不要夹带“私货”,也就是不能延伸特别多自己的东西,因为这样你就背叛了这本书,耽误了听众和读者。

(2 讲书是再创作,而不是单纯摘要:创作和摘要是两回事。把所有要点画下来,然后从头到尾念一遍,这叫摘要。知识输出的时候,照搬原文的表达不要超过10%。

2、原文和再创作的比例及尺度:如何确定哪些内容可以创作,哪些内容一定要用原文呢?作者的标准是,尝试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原文写得好,把它念出来就好了

● 利用故事把一个道理讲清楚(能用故事说清楚,就不要枯燥地讲道理。)

● 切忌改变书中的观点

● 遵循原书逻辑,有目的性地侧重(在整个论述的过程当中,最好按照章节顺序进行。)

3、讲书最重要的步骤是构建坡道

● 建坡道的时候,你可以用书中最打动人的一个点入手(构建坡道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听众从一开始就重视这本书,让听众觉得这本书有意义。)

● 一上来就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 从哪里找到坡道?

有些坡道直接从书里来。

有些坡道是以生活场景代入的。

有些坡道是出其不意的。

有的坡道比较难找,就需要制造一些亮点。

4、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

建立完坡道之后,就需要总结关于这个问题的背景信息,比如学术讨论的现状,科学进展的阶段。拿比较典型的《增长黑客》举例。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是,先告诉读者要打破“传统的筒仓”。虽然一上来说“打破”,但实际上是在介绍大多数企业的现状。现状就是,有大量的公司是层层汇报工作,等到你汇报到总裁那儿,机会已经错失了。

接下来作者说,我们需要做的是从组织架构上打破筒仓。所以在正文开始以后的背景一般是研究现状、具体的方法。比如,好产品是增长的根本,要做快节奏的试验,确定增长的杠杆。然后接下来就具体落实到不同方面:获客、激活、留存、变现。到结尾是升华,提出全书核心概念:与鲨鱼为伍——不断更新。

这本书的总体结构就出来了,很清晰。

要不要写讲稿或书摘?

文中作者建议,用思维导图把架构绘制出来即可。

三、输出,开口前的准备。

(1 复盘思维导图,重新熟悉内容

既然决定要讲一本书,一定是你喜欢这本书,它一定有一个点打动你。那么,仔细地、有针对性地想想:一本书某个点打动了你,那么它是怎么论证这一点的?一共有几个角度?一共有几个递进关系?一共有几个例子?讲了什么故事?援引了什么数字?做了什么实验……

在讲书前捋一遍思路,你会发现整本书就浮现在脑子里了。你复盘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你帮助自己由内而外梳理内容的过程,这是讲书前整理思路的一个过程。

(2 调整心态,讲书不为取悦听众

讲书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取悦听众,要有平常心。我一般都抱有一颗“送礼物”的心态。虽然耽误听众很多时间,还有人专程从外地坐飞机来听我讲书,但是我觉得讲书是为了送听众一份礼物。

你会发现,在生活当中,如果你特别想取悦某些人,反而得不到他们的心。人和人之间都有一种奇妙的缘分。你最应该做的事是淡定,踏踏实实地怀着热情,把这本书里最有价值的内容送给对方,你们之间的缘分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3 聪明地和听众互动

要想深层次地解决上台紧张的问题,就要从心理的角度进行自我调适。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借鉴,比如先尝试在台下找一些面善的人,或找那些愿意跟你互动的人互动。因为台下总会有一些愿意积极互动、愿意主动为你鼓掌的人。我们可以先从他们身上去吸取一些能量,慢慢获得自信。

至于你讲得好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任何人都值得被别人尊重,都可以站在讲台上。当然,咱们尽量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要讲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

(4 对方比你认知水平高,你该如何讲书?

你可能会觉得对方的认知水平比你高,比你厉害,你讲的内容对他们来说都不新鲜了。其实不需要担心,因为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所以你讲的内容是能够弥补他们的某些不足的。善用“知识的诅咒”。

(5 如何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要学习好的电影、好的相声、好的演讲,然后进行科学的练习,不断迭代自我。谁都不是天生就会讲课的,我也一样。我今天用的语言模式,所谓的套路或各种包袱,都是在刻意练习中积攒的。只有积攒得足够多,人才能产生创造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6 不断地拓展认知的边界

读书,要学会不断地拓展认知的边界。先学再有兴趣,你的心才可能撕开一个“知识的缺口”。当你打开知识的缺口时,你才能够发现新的知识。

当你局限于只读一种书,并且一直这么读下去的时候,有时候会错过更多的好东西。因为你没心思,所以从来都不会去看。但有可能你尝试了,就会激发起新的兴趣。

小心存量技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书单。

最后,想要记得快记得牢,就给身边人开口分享——来倒逼自己更多看书输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