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2)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是

A.人格 B.性格 C 能力 D.气质

2.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2)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3.简答题

(1)我国中学应贯彻哪些基本的教学原则?

(2)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

4.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 ,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明学习非常用功,平时各科成绩都还不错,但每逢大考前他就非常紧张、烦躁、害怕,前一天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进入考场头脑就一片空白,结果成绩总是不理想。老师与同学都认为,李明的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努力程度不相称。

问题:

①运用情绪相关知识分析李明同学面临的问题。

②作为教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他?

教师资格证初级中学笔试考试大纲(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302教育知识与能力)(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