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有一座神奇的古村,这个古村有多神奇呢?

生活在沿海的朋友,也许对生蚝,牡蛎不会陌生,牡蛎,是一种非常肥美的贝壳,他们素有“海洋牛奶”之称,“蚵仔煎”也叫“海蛎煎”,起源于福建沿海,是闽南,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 它们的肉质非常的美味,但是它们除了吃,还有一个很大的用处。蚵壳厝,就是用贝壳建造的房屋,是闽南地区一种传统的特色建筑,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

蚝壳厝墙(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贝壳房子蚵壳厝)(1)

这种贝壳房子在他盖的时候呢,整个墙体都是以蛤壳为主,壳体都是45度倾斜,这样可以泄那个雨水,有利于排水, 整个墙体都是叠上去的。房屋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采用蛤壳和砖石大面积的灰白色蚵壳,花白色,花岗石以及红色的砖头构筑成一幅幅非常漂亮的墙面。

蚝壳厝墙(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贝壳房子蚵壳厝)(2)

它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说隔音效果好,墙里能够隔绝空气,不怕蛀虫,这种房子非常适合海边多风潮湿的气候环境,海风里具有腐蚀性的盐分,即使这样,也奈何不了它。当地老人说,它墙体坚固,可以抵挡炮的攻击。

蚝壳厝墙(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贝壳房子蚵壳厝)(3)

据考究,蚵壳厝的大蚵壳并非泉州本地所产,而是来自于遥远的非洲海洋,这种遥隔大半个地球的贝壳们,怎么能够远赴重洋来到福建泉州呢?原来,浔埔村的坷壳厝始建于宋末元初,当时,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商船返航的时候,如果仓内不载货,就会重心不稳不利航行,于是,船员们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载船上,用来压仓,再回来后就放在,海边,久而久之,当地人把海边捡来的贝壳镶嵌在墙的外侧。

蚝壳厝墙(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贝壳房子蚵壳厝)(4)

商船里大部分载满了丝绸,瓷器。从蟳埔启航,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经印度,非洲东海岸返航的时候,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宋元时期的东方一大港,从这里开始的海上贸易活动,给泉州和世界在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建筑风格上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中国唯一一种用贝壳建造的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构成了闽南沿海古居民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这是伟大劳动者的智慧,这样的蚝宅,您喜欢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