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智能”可以分为两个类目和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座舱智能化,核心是车机。

第二阶段是驾驶自动化,核心是传感器。

就目前的行业技术标准和配套的法律法规来看,想要实现驾驶自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的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需要的是L5或对应国标的车辆,可是现在的所有量产乘用车连L3级都达不到;极个别定义为“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最终还被确认为假的,所以保守估计至少五年以内不能期望真正自动驾驶的到来。

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智能座舱,核心自然是以智能车机为主体的多媒体单元、网络单元和语音控制单元。

车机开源(关于车机系统的开放度)(1)

现在的车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特点非常清晰。

所有品牌的汽车所使用的车机系统都有各自的标签,这个标签不是指某种标志(logo),而是指汽车品牌文化的特征;通过系统提升用户品牌黏性,这是汽车厂商期望实现的结果。所以每个品牌的车机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和使用体验,但系统底层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只是界面设定会影响使用习惯;其次则是系统生态丰富程度对使用体验的影响,说白了就是可以使用的APP够不够多。

车机开源(关于车机系统的开放度)(2)

第一类车机系统是开放的,虽然也有品牌标签的存在;这种车机会有一些无法卸载的自带软件,语音助手也会直接关联这些软件,但是不论通过原生应用市场或浏览器下载的APP都可以替换之前设定的软件,这样就能让车主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来进行调整了。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APP的自由下载和应用,甚至于可以直接修改软件权限,这就与使用手机的体验差不多了;不过车机系统的使用体验一定比手机在车上的体验好,因为车机系统与车辆的融合度高,通过语音助手可以直接控制车窗、天窗、空调等配置,使用导航等软件的操作也要简便很多。

车机开源(关于车机系统的开放度)(3)

第二类车机系统是封闭的,主要体现品牌标签;这类系统一般无法安装第三方软件,默认设定的语音控制软件也无法修改,系统的“智慧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汽车厂商的能力;而且未来是否能体验到持续的体验升级,还得看汽车厂商能否一直走下去,也就是说如果汽车厂商消失了,那系统就固定不变了。

此类系统往往还有一些比较令人难以接受的设定,比如车辆只能使用基础流量,在流量到期之后,车辆即便能连接WiFi热点都无法正常访问网络,APP也无法正常使用;但是此类车机系统往往有更高的运行流畅度,但究其原因还是应用太少。

车机开源(关于车机系统的开放度)(4)

面对这两类车机系统,你认为哪种更好呢?

第一类车机系统可以自由的进行设定,可以使用丰富的软件,但是容易拖慢系统运行流畅度,需要的是车主对智能系统的相关知识有一定储备;第二类车机系统就像是“傻瓜式系统”,用起来不用费心,除了充钱以外基本什么都不用管,可是可玩性不够高。

应该如何选择就自己斟酌吧,或者参考票选的答案;判断车机系统属于哪一类的办法很简单,在展车上尝试下载即可。

车机开源(关于车机系统的开放度)(5)

本文由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