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心中的图腾,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传说就是黄龙的体形。所以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都以"龙的传人"而自居。可龙的原形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一直众说纷纭,它又如何成了通天神物?很难考证。

历史上龙的起源(从古代玉龙和甲骨文中)(1)

我们现在看到的龙,是经过几千年的演化近乎完美的形象,原始的龙是什么样的?关于龙的原型是什么,一直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蛇,有人说是鳄鱼,有人说是蜥蜴、是娃娃鱼,也有人说是几种动物的合体,等等。

先看看我们已知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是怎么写的,最初的甲骨文中“龙”字是C型,头上有角,后又在红山文化的牛河梁等遗址出土各种玉龙,相互印证。由此可见,最早期龙的原形绝不是有足的鳄鱼、蜥蜴、娃娃鱼之类的。

历史上龙的起源(从古代玉龙和甲骨文中)(2)

相传夏帝孔甲得到一雄一雌两条龙,叫在豢龙氏那里学过养龙的刘累来养,结果被刘累养死了一条,吓得跑了。《周易·坤卦》里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句子,说明商末还有人看过龙。《左传》载:“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说明龙这种动物还喜欢在深山大泽里生活。“龙”的原型无疑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龙,它的原型究竟是什么动物呢?

有句古话说:“蛇大成蟒,蟒大成龙龙大成王”在遥远的古代,所谓“龙”,原形应该就是大蟒。蟒,无毒,体长最高可达6米,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生活在近水的森林里。《尔雅·释鱼》蟒,王蛇。《注》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蟒,古人称为巨蛇、蛇王。

上古时期先民们对蛇、蟒的更是顶礼膜拜。在我们华夏人文始祖中的伏羲女娲就是人面蛇身,《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可是,如此巨大的身躯,不应该是蛇身,唯有更大的蟒才能匹配。

历史上龙的起源(从古代玉龙和甲骨文中)(3)

而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此乃神物也,绝非大蟒所能做到的。那么人们后来又是怎么赋予它神奇的力量?大蟒是怎么成为了天上的”神龙“呢?

历史上龙的起源(从古代玉龙和甲骨文中)(4)

我们再来看看甲骨文,此后,“龙”字不断地在演化,从简单的C型变成复杂一些的S型,龙的尾巴可以自由地摆动,是“巨头、有角、大口、曲身”,依然是无足的,而“龙”头上角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角更像是一个字。

历史上龙的起源(从古代玉龙和甲骨文中)(5)

很多人认同,有人说这是个“辛”字,也有人说这是个“帝”字。那我们就看看甲骨文中这两个字怎么写的:

“辛”是这样写的:

历史上龙的起源(从古代玉龙和甲骨文中)(6)

“帝”是这样写的:

历史上龙的起源(从古代玉龙和甲骨文中)(7)

为了更精准地比对,我们再来看两个金文“龙”字:

历史上龙的起源(从古代玉龙和甲骨文中)(8)

看来“龙”头上应该顶的是“辛”字,为什么是“辛”字?《说文解字》【卷十四】【辛部】息邻切(xīn);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从一从(此字为辛下面少以横)(qiān)。(qiān),辠(罪)也。解释为:辛,秋天万物成熟了;金质、刚硬;味道辛辣,辛辣就感到痛苦,就会流出眼泪。由一、由(qiān)会意,(qiān)是罪恶的意思。

远古先民们在进入农耕时代后,雨水对一年中先民们所付出的辛苦劳作影响最大,雨水少了禾苗干涸庄稼没有了收成,水太大了田地则会被淹没。一年的辛苦白白付出。

每次大雨来临之时,天上就会电闪雷鸣,“轰隆隆”的雷声之后便是大雨降临,或是滋润大地或是水漫田园,所以“龙”的发音应该是来自于“轰隆隆”的雷声,人们认为那是天上有“龙”在咆哮,人们开始了向“龙”祈祷。

历史上龙的起源(从古代玉龙和甲骨文中)(9)

而大蟒在江河中有着巨无霸的地位,使得先民相信它成精了就是“龙”,是龙卷风、乌云雷电、大洪水的掌控者,因此先民们不断祭祀,向其祈祷风调雨顺,祈求它能为人们一年中辛辛苦苦的劳动给与回报,能给庄稼带来好收成。

历史上龙的起源(从古代玉龙和甲骨文中)(10)

综上所述,大蟒应该才是“龙”的最初原形,在原始先民步入农耕文化后,它被逐步神化成了天地间主管水雨之神——龙,并成了红山文化的黄帝部落图腾崇拜物。后来,随着黄帝部落不断融入其他部落,“龙”图腾逐渐加入了其他部落图腾因素,加之丰富的想象力对龙进行了各种的美化,于是“龙”便有了今天的模样。

历史上龙的起源(从古代玉龙和甲骨文中)(11)

我是喜欢的历史@品茗谈史,愿意与您一起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