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三星堆向我们证明了什么?》中,我提到了三星堆首先证明了三星堆文化属于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星堆文明开始于哪个朝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星堆文明开始于哪个朝代(三星堆属于历史上哪个朝代)

三星堆文明开始于哪个朝代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三星堆向我们证明了什么?》中,我提到了三星堆首先证明了三星堆文化属于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公开资料中,三星堆遗址最早发掘的两个祭祀坑,在时间轴上相当于商文化的殷商时期,其中,1号祭祀坑的掩埋时间略早于2号坑。

需要说明的是,1号祭祀坑和2号祭祀坑(包括最近发掘的3--8号坑)所代表的只是三星堆文化的一个时期,整个三星堆遗址所代表的时间范围更广。根据《史记》和《华阳国志》记载,古蜀时期的几代蜀王,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蚕丛、柏灌、鱼凫、杜宇(望帝)、鳖灵(开明帝)。杜宇时代,中原已经是到了春秋时期。鳖灵(开明)的时代,已经属于巴蜀文化的范畴。

《华阳国志》: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家也。次王日柏灌。次王日鱼凫。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日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適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开明立,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帝攻青衣,雄张獠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日醴,乐日荆,人尚赤,帝称王。

三星堆出土的纵目面具

第一代蜀王:蚕丛

《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纵目,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家也。”三星堆出土的纵目面具或许就与他有关。

并且,“蜀”字的甲骨文,也与其有关。甲骨文的“蜀”字,就是一个正在吐司的蚕。

蜀 字甲骨文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蜀,葵中虫也,从虫,两目像蜀头,中象其身蜎蜎。”《诗经》中又有:“蜎蜎者蠋,烝在桑野”的说法。蠋为野蚕。传说,蚕丛的妻子螺祖在15岁时发明了养蚕的方法。二人的名字也都“从虫”。这一切不能仅仅用巧合来解释了。

第二代蜀王:柏灌

她带领氏族部落活动在三星堆遗址、四川省彭州市一带。温江区寿安镇长青村有一座方圆4亩、高3米的圆形土丘,被当地人称作“八卦山”,据说那里就是柏灌的墓。

第三代蜀王:鱼凫

鱼凫就是鱼鹰。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

第四代蜀王:杜宇

被尊称为"望帝"。望帝懂得农耕,所以古蜀国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很快。

四位蜀王与三星堆出土文物的联系目前来说还是很牵强。

但若按考古学划分,三星堆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

1.起步期

距今4800-4000年,这个时期对应的是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期文化就相当于上面所说的“蚕丛”所处的时代)这个时期,中原的龙山文化发展正盛。而三星堆时期出土的多是小型磨制石器,也有璧、环、锥等小型玉制礼器出现。感觉相对中原文化有些落后。2.鼎盛期距今4000-3200年,这两个时期对应的是夏、商文化(这两个时期相当于“柏灌”与“鱼凫”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三星堆文化中发现的青铜器基本都是属于这两个时期。3.衰落距今3200-2600年,对应中原文化的商末至春秋早中期。在古蜀国,这个时期成都的金沙文化逐渐取代了三星堆,成为了古蜀国的主要地区(杜宇所处的时代)。

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过“蜀”,后来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武王伐纣,蜀与焉。在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古蜀国曾参与过讨伐。因此三星堆遗址,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实证。正如新时期时期的文化的演进一样,并非是一条线走到底,而是多元的,在经历夏、商、周,最后在秦王扫六合中走向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