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初到黄河的时候,应该是个晴朗的天气。

河水奔流,白云浩荡,城郭在这样的景色映衬下,越显苍凉,他挥笔写下了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便是指皇家恩德不及边塞,哀怨之意分外明显。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巅峰之时的大唐,边塞已是怨声渐起,后来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焉知不是祸起于此?

唐玄宗不知道,他忙着给杨玉环送荔枝呢。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篇文章,对这首诗做了一些改动,其实改动也不算多,只改了标点符号。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样一番移花接木,唐诗倒是有了几分宋词的风姿,但意境也变了。

上阕还好,到了下阕,杨柳本是指代《折杨柳》一曲,寄托着戍边兵士的思乡之情------折柳而别也是离别的物象。

这么一改,怨则怨矣,思乡之情却冲淡了许多了。

如此一来,还是不改为好。

黄河之水天上来古诗意思(诗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1)

偶然间想起了易安居士的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宋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时兴起,便改词为诗了。

昨夜雨疏风却骤,

浓睡不消残酒稠,

卷帘人道海棠旧,

绿肥红瘦卿知否?

易安居士用词精炼,我改的时候总有捉襟见肘之感,添添减减,凑成一首,意思似乎没变,却觉得类似打油诗了,果然还是不改为好。

我这儿也起风了,才开几天的花儿被吹落了不少。

易安居士说“海棠依旧”,大概指的是未开的花苞吧。

昨日我见了一回海棠,正是含苞未放的模样。

今日风雨骤,愿海棠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