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绝大多数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真实写照。过去的2021年里,记者从沂南走到郓城,再从沾化奔赴沂源蹲点,见证了很多有情怀的教育者扎根农村,他们正努力用微光弥补差距,帮助农村孩子更好的成长。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春节团聚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小规模乡村学校,数不尽的乡村校长和老师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远农村的学生家里,他们想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走到孩子家里,走进孩子心里。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将陆续推出“乡村校长/教师的寒假日记”,聚焦乡村教师家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以下是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振兴路小学执行校长杨继学的寒假日记:

2022年2月10日 农历正月初十 天气晴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立春已至,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临。放寒假的日子,有几个特殊的孩子一直牵挂于心,这些孩子都是老师们挂在嘴上、念在心上的,不知道这几个孩子在假期里怎么样?

2月10日下午,我和学区领导、部分领导班子和班主任走进我校三名学生家进行家访,通过走访,送上我们新春的祝福,了解他们假期在家的情况,尽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

我是一个乡村教育人(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1)

(一)

下午3:00我们带好慰问品集合准时出发,开始这场有意义的走访之旅。按照提前规划好的路线,走过崎岖的土路,我们来到了一年级亓同学的家,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挂满墙壁的奖状和作品,但并没有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

我是一个乡村教育人(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2)

“快开学了,我们来看看孩子,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吗?我们一定尽力帮。”说到这,老人谈起自己的家庭状况,情绪变得激动,声泪俱下。

这个五口之家因为孩子的爸爸突发疾病去世变得支离破碎。奶奶多种疾病缠身,照顾老、小的责任落在了妈妈一人身上。

“正是学校领导、老师对我们的照顾才让我们多了一份努力生活下去的勇气。”我当时答复了老人行动不便,想申请在学校吃午饭的要求,学校也已为孩子申请了贫困补助,答应开学后免费让孩子在校就餐。

“困难是暂时的,都会过去,希望都在孩子身上”,临走时我握住了老人颤抖的手,并承诺免去孩子的校服费和其他的收费项目。

(二)

随后我们来到了一年级秦同学家,秦同学父母都是聋哑人,无力教育、抚养孩子。走进小区,老人早已在楼下等候我们。

我是一个乡村教育人(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3)

我跟老人说明了我们此行的目的,询问了孩子假期在家的表现。

我是一个乡村教育人(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4)

“孩子在学校有了老师的帮助,进步很大。”随后老人提到孩子补助资助问题,我对老人的疑问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政府、学校给予了我们太多温暖,补助了很多,我们给各级领导添了很多麻烦,感谢学校的关心。”老人继续说道。虽然生活有些艰难,但是老人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身上积极向上的心态值得我学习。

(三)

一弯弯巷道一道道胡同,我们带着书包、音响、耳机等物品走进了一家简单干净的小院,五年级周同学的家中。走进门,满满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周同学虽然是一个盲童,但是性格活泼开朗,参加公益汇演200多场,在山东省青少年艺术展演中获得声乐类儿童甲组特等奖。

我是一个乡村教育人(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5)

“对孩子教育有什么建议吗?做的不周到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每天上学放学及在校时,她的同学“小秘书”总会陪伴左右,孩子每天回到家都是乐呵呵的,我们知道在学校一定是快乐的,感恩学校领导及老师对我们家庭及孩子的关心。”家长感激地说道。

“今后学习中,争取多为孩子搭建一些平台,让孩子个性化成长,利用全社会的力量让孩子健康快乐。”我与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进行了探讨,鼓励孩子还要将特长坚持下去,并努力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家长对我的建议表示赞同。

我是一个乡村教育人(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6)

随后我询问了周同学寒假学习情况,告诉她在校有需求随时跟老师交流。孩子紧紧拉着老师的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走出周同学的家,天色渐渐暗下来。教育有情怀,家访有温度,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是我们振兴路小学的执着追求。我攥紧手中这一份家访记录表时,感觉到肩头那份责任感更加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