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补液盐III是儿童腹泻治疗时的首选药物,在之前的文章中子渔跟大家介绍了口服补液盐分为I II III 三种,那么您知道为什么口服补液盐会有三种,这三种又有什么区别,它又是怎么从I 演化到III的呢?这里子渔就详细的和大家分享口服补液盐从I到III的变化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口服补液盐又被我们药学人员简称为ORS,是一个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的药物,它能够通过小肠粘膜细胞中刷状缘上面的葡萄糖-钠偶联转运机制来促进水和电解质吸收。

口服补液盐宝宝可以吃吗(口服补液盐有三种)(1)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代的口服补液盐,也就是口服补液盐I。

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公布了口服补液盐配方,这个配方的成分主要是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和无水葡萄糖20克,服用方法是加水至1000 毫升后饮用。这就是口服补液盐I的配方。

然后在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便将配方做出了一定的调整,用2.9克的枸橼酸钠取代了2.5克的碳酸氢钠,其余成分含量不变。整个成分就变成了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枸橼酸钠2.9克和无水葡萄糖20克,用法不变。这就是口服补液盐I I的配方。

此后,又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改良后的配方,这个配方减少了氯化和无水葡萄糖的量,将氯化钠的量从3.5克降至2.6克、无水葡萄糖从20克降至13.5 克,其余的成分含量不变。整个配方就变成了氯化钠2.6克,氯化钾1.5克、枸橼酸钠2.9克、无水葡萄糖13.5克,用法不变。这就是口服补液盐III。

世界卫生组织的配方中,在这三种口服补液盐的迭代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化学成分变化就是口服补液盐Ⅱ、Ⅲ的配方使用枸橼酸钠代替了碳酸氢钠。

这是因为碳酸氢钠容易变质,而且味道苦涩,而枸橼酸钠不容易潮解,性质稳定,味酸甜,具有更好的口感,更适合儿童腹泻的患者服用。

口服补液盐宝宝可以吃吗(口服补液盐有三种)(2)

但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我国的口服补液盐I中的葡萄糖不是无水葡萄糖,而是含1分子结晶水的葡萄糖,而在口服补液盐II和III中又改用为了无水葡萄糖。

其实,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原处方中,都是规定使用无水葡萄糖的。

但我国1900年版及以前的药典中收载的葡萄糖是1水葡萄糖,所以在《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第1、2版中,原口服补液盐中的无水葡萄糖改为1水葡萄糖,用量按比例增加。

但事实上无水葡萄糖的稳定性较含1水的葡萄糖更好。这也是为什么口服补液盐Ⅰ中会分为大包与小包的原因,这就是因为1水的葡萄糖的稳定性差,与碳酸氢钠共存时,葡萄糖易变色而影响质量,所以在生产的时候将1水葡萄糖、氯化钠分装于大包内,氯化钾、碳酸氢钠分装于小包内。

最后需要重点说一下的是,这里的口服补液盐III具有低钠、低糖、低渗性的特点。低渗口服补液盐在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上与原方案同样有效,但它的渗透压更低,可避免肠液渗透压增加而加重的渗透性腹泻,促使内生小肠分泌液重吸收,减少腹泻次数,降低腹泻的排便量和呕吐的发生,更适用儿童急性、非霍乱腹泻的液体补充。

口服补液盐宝宝可以吃吗(口服补液盐有三种)(3)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口服补液的渗透压是影响水和电解质吸收的关键因素。所以,口服补液盐应当用准确的水量溶解使用,千万不要加入白糖等其他配料,以免改变溶液的渗透压,影响药效。

以上,就是子渔和大家分享的药物知识,如果您有什么用药上的疑问,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关注子渔,持续为您带来更多更有用的药物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