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师出教育(淮南校区)提供,希望给备考2020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帮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桑代克总结出的学习定律包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桑代克总结出的学习定律包括(教综桑代克观点总结)

桑代克总结出的学习定律包括

《教综》桑代克观点总结

本文由师出教育(淮南校区)提供,希望给备考2020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帮助。

淮南师出教育每日更新教师考编、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题库,为广发考试每日提供免费的刷题机会,和淮南师出教育一起打卡学习吧~·~

从资格证到教师考编,师出教育一路相伴。

更多2020年安徽教师考编考试相关问题或考编教材欢迎微信咨询(hnsc2190)淮南师出-王老师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桑代克是一个考察的重点人物。对于该人物知识点,往往考生们整体知识掌握不充分,以至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会出现观点与人物不匹配的错误。本文在此对其在整个教育心理学中的知识点做出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人物简介:

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故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人物著作:《教育心理学》

三、人物观点:

1.尝试错误说:桑代克在实验中把一只饿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笼里,笼子附近放着一条鲜鱼,笼内有一个开门的机关,碰到这个机关,笼门便会启开。刚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笼子,只是在里面乱碰乱撞,偶然一次碰到机关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打开笼门所用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尝试错误说”。

第一,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这个定律分为两个次律:①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②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结。反应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与这个情境发生的联结越牢固。反之,长期不用这个反应,这种联结就趋于减弱。后来,桑代克修改了这条定律,指出单纯的重复练习,不如对这个反应的结果给以奖赏取得的效果更大些。

(3)效果律。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太强调惩罚。这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第二,理论缺陷:他的理论机械化和简单化,忽视认知特征。

2.迁移理论:桑代克主张共同要素迁移理论。他指出学习迁移的发生决不是因为任何古典学科训练的结果,因为只有当两种情境有了相同的因素时,这一机能的变化才使另一机能也有变化。比如掌握了加法可以增进乘法的演算,因为加法和乘法的部分元素是相同的。

以上便是有关桑代克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