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海省林草局了解到,十年来,青海累计投入各类湿地保护资金11.9亿元人民币,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257项,修复退化湿地1.46万公顷(22万亩),完成退耕退牧还湿2.95万公顷(44.25万亩)全省国家湿地公园数量从2013年1处增长到目前的19处,16处已通过国家试点验收,认定省级重要湿地32处同时,在全国率先实施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三江源综合试验区22县区设置963名湿地管护员,管护面积192.6万公顷(2890万亩)共设置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公益岗位14.51万个,累计发放劳务报酬39.6亿元,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三江源地区达到2.16万元,带动近18万贫困群众脱贫,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青海农业扶贫成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青海农业扶贫成果(十年退耕退牧还湿2.95万公顷)

青海农业扶贫成果

从青海省林草局了解到,十年来,青海累计投入各类湿地保护资金11.9亿元人民币,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257项,修复退化湿地1.46万公顷(22万亩),完成退耕退牧还湿2.95万公顷(44.25万亩)。全省国家湿地公园数量从2013年1处增长到目前的19处,16处已通过国家试点验收,认定省级重要湿地32处。同时,在全国率先实施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三江源综合试验区22县区设置963名湿地管护员,管护面积192.6万公顷(2890万亩)。共设置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公益岗位14.51万个,累计发放劳务报酬39.6亿元,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三江源地区达到2.16万元,带动近18万贫困群众脱贫。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消息,目前我省已经培育创建都兰枸杞、泽库牦牛、门源青稞油菜、共和藏羊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牦牛、藏羊、油菜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15个,投资6.2亿元,初步形成政府引导、梯次推进、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示范引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格局。

从青海省科学技术厅获悉,省科技厅组织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和青海万加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国家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锂电池隔膜用高纯薄水铝石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研发,研发团队生产出的锂电池隔膜用高纯薄水铝石产品纯度达到99.9988%。今年项目实施完成,建成年产300吨的锂电池隔膜用高纯薄水铝石示范线,实现高纯薄水铝石制备,为全省锂电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助力。

9月23日上午,中车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产业园开工仪式在德令哈市举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唯一、全省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近日,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了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经择优遴选、严格把关和集中评审,青海8位青年岗位能手上榜。

9月21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省级自驾车旅游营地名单,西宁市体育公园自驾车旅游营地等我省22家自驾车旅游营地入选。

从西宁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获悉,目前西宁市93%的居民小区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回收利用率达38%,入户宣传率达45%。2022年一季度西宁市在76个大城市中排在第32名,属中上游水平。

文字来源:人民日报、青海新闻网

来源: 听见青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