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快要到站了,我立即换到门口最前沿的位置。像大多数人一样,在车上,我也会拿着手机玩着。

突然有一个壮汉,强行地挤开我,站到了我前面黄色的静止站立区,因为他的粗鲁,我不自然的咂了一下嘴。壮汉站在我门前的禁止站立区域,回头恶狠狠地望着我,并愤怒地回了我一句“你咂什么嘴?”

我告诉他,我也下车且已经站到了下车位的最前面,他说我就要站在下面,你能怎么着?我知道他说这话的意思,大概是知道,假如发生冲突,他一定自信自己的块头。

我不怕他,但是,犯不着与这样的人在公交车上发生肢体冲突,我没再搭理他。因为,我看到周围的人都已经将眼光移到我们的身上,别说打不过他,即便真的能打得过,我也不会在车上跟他动手。也许他觉得自己孔武有力,但是,我真的觉得他是一个弱者,一个凭着蛮力逞能的人,算什么本事呢。

我甚至都有点可怜他,不知道他白天在单位受了多少委屈,不然,像我等这样注重仪表的人,绝对不会在公共场合这样地刁蛮撒泼。人强不强,真的不仅仅表现在壮实的肌体上。假如靠天生蛮力横行霸道,他只是有点力气的莽夫而已。

昨天在网上,我还看见有人在谴责郑州某厂区四散奔逃的人群,说他们没有防疫意识,自私自利,他们只想着自己的安慰,而不顾病毒扩散的风险。本来我也想就这个话题说上几句。

文字写好了,突然觉得不适合往外发布。记得以前郭德纲说过一句话叫“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仔细想想,真的很有道理。

拿着旱涝保收的薪水在政府机关或者大型国企工作的人,他们始终能把防疫放在生活的第一位,该居家居家,该远程的远程,因为,疫情对于他们来说,最多意味着自由受限,而对于那些开公司的,或者在私人公司打工的人来说,疫情意味着生计,就像我的乡邻们,疫情要么让他们不能外出,在家坐吃山空;要么就是被困在异乡的工地停工待产,假如他们遇到善良的老板,可能会拿到一些停工补贴,可老板也不能坐吃山空呢。

顶着疫情的压力,有企业开工了。因为,确实有生活无着的人,需要冒险去讨一口生活,可人口一旦密集,风险就会成倍地增加。不要说他们是要钱不要命,假如不要钱,他们可能先没有命。假如不去闯荡,意外一定比明天先来。

可即便是弱者,他们也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随时在权衡着生活与生命的关系,当生活的权重小于生命的压力时,他们会暂时放弃生活,以便能活下去。

前几天,不敢想象,他们遭遇了什么样的恐慌,以至于慌不择路。不要用惯常的思维对他们横加指责,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他们的苦。拿着卖白菜的钱,社会无权要求他们操着卖白粉的心。他们不逃亡,可能还有生活;他们也许会为了生活,损耗本不值钱的生命。

在这个时候,我觉得他们需要同理心。

欣喜的是,最先体谅他们的是那些沿途的善良的人。记得以前高速路上一旦遭遇堵车,就会有周边的村民拎着水果篮子,或者是煮鸡蛋、馒头、包子,向停在路上的司机和乘客兜售,在经常堵车的路段,路边甚至有小贩的长摊。现在,面对这些在高速上行走的人,沿途的人买来了食品和水,以方便这些饥渴的人随便领取。

还有卡车司机,冒着被吊销驾照的风险,无偿地拉着这些长途奔袭的人。我听到一个卡车司机说的话,我落泪了。他说,拉这些行走的人,也许会被隔离一周,但假如不拉他们,自己会遗憾一辈子。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政府,他们冒着风险组织车辆,将自己的乡邻接送回家。还有很多很多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做着力所能及的事。这一瞬间,让人感觉,路上好像也不是那么黑,夜晚也不是那么凉。

有人拿出电影《1942》中的片段跟这些行走者进行对比,假如从最初的背景上看,好像差不多,可事实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毕竟,有了更多的人站在弱者角度进行思考,且他们有能力为这些弱者进行思考。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说衡量一个社会的好坏,不是看活得好的人有多好,而是看活得不好的人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尊严和尊重。

站在弱者的角度思考,不是为了显示我们的强大,而是让所有人意识到,即便不幸沦为弱者,社会始终充满着爱和温暖,而不是暴力和冷漠。拳头可以逞一时之勇,拳头不能拯救世界。站在弱者的角度思考,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存谢!)

不能用什么眼光看待弱者(站在弱者的角度思考)(1)

不能用什么眼光看待弱者(站在弱者的角度思考)(2)

不能用什么眼光看待弱者(站在弱者的角度思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