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男团“力量之声”主唱之一在家参与“云合唱”之际,为了解决没有话筒防风罩——这通常是用来消解爆破音的“风声”,想出了“土法”:把长筒丝袜做成了网兜,架在话筒前,自嘲道:“这样唱最有味道。”深耕昆曲数十年的张军,也在家一个人搞直播。他一会儿趴在瑜伽垫上练功,一会儿在电脑前打字与粉丝互动,一会儿架起话筒唱上两段,间或解释道,平常唱戏前都不说话,才能让嗓子保持最好状态。青年钢琴家宋思衡也一个人在家弹琴给万千网民看,为了推荐一首曲目,他从法国大革命开始说起了风云诡谲的历史还配上世界名画……上海的艺术家,都在积极参与“艺起前行”的艺术上云端活动,但是真的都找对了方法吗?
图说:张军在家进行直播 张军供图
“网红”与艺术家,基本属于两端。艺术家,尤其是表演艺术家,讲究现场;而网络,消弭现场。艺术追求精准、精细、精巧、精益求精。网红可以粗放、家常、随心所欲可逾矩。非常时期,艺术家纷纷上了“云”,规则完全不同,不少事儿要从头学起。以2年内年收入达到2亿元的网红唇膏卖手李佳琦为例,仅在直播现场的屏幕外,他就起码需要三四位助理打字、打光、摄像、收声、递货等等。这还没算上营销、策划等幕后主脑……他停不下来,也是因为团队驱使。而张军、宋思衡等真的是一个人在屏幕内外,单打独斗。电视台正规军拍个视频,也至少3人出马。要让艺术家“融入”以美妆、旅游、游戏、美食为主流,以带货为主要目的,以搞笑为主要呈现方式的短视频网络,绝不是增加几个助理那么简单。起码,这需要一个具有喜剧思维、营销理念、横跨雅俗的强技术团队作为幕后支撑。最关键的是,大家真的想好了要把什么内容搬上短视频平台吗?绝不是把舞台上的演出“原版照搬”,而是应该把短视频平台当作“IP形象推广窗口”,为这个平台订制“原版”的衍生产品。例如,当前不少电视综艺的做法,就是剪辑、制作一批综艺节目的幕后访谈、明星日常、NG花絮等推送到这个平台上——增加综艺品牌或明星个人品牌——亦即IP的曝光率、浏览量,进而形成话题或者热搜,带动整体流量。所以,确实有一批明星未必有代表作,但是是“XXX同款”的带货达人,同样赢得商机无限。对于表演艺术而言,仅仅把舞台平移到镜头前,是削弱“现场感”的,必须以制作“衍生产品”的理念,为新媒体平台订制新的内容。此前,法国巴黎歌剧院的芭蕾舞演员在上海博物馆亮相,就是很成功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代表西方舞台艺术最美巅峰的芭蕾舞演员,在历代中华传统文化与文明结晶的器物面前,形成东与西、人与物、时间与空间的共融,“美得不可方物”,大约就是这个意思了。对于美,全民怎么不遗余力地追求,都是对的。
图说:巴黎歌剧院演员在上博大堂翩翩起舞 上海大剧院供图
所以,短视频平台,其实就是舞台艺术的“幕后”。法国芭蕾舞演员去上博也好,索菲·玛索跳广场舞也罢,不过都是他们正式演出之外的“余兴节目”。他们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让大家更关注他们的“台前”和“原版”。因而,把原版、完整版节目一股脑儿放到开放的网络上,其实就成了央视栏目“空中大剧院”罢了,还损失了一笔版权费呢!目前,这么做的只有“高清戏剧影像”项目,搜罗了英国国家剧院、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等一时半会儿因成本等原因无法来到中国舞台现场演出的高品质团队上演的剧目——当然,是付费观看。至于,杂技演员、戏曲演员如何背着娃“负重”练功等日常,起初看来颇为新鲜,确实深入了演员的幕后生活,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亮相就需要换新招数了。这就牵涉到另外一个新问题:云上艺术,是一个短期方案,还是一个长期策略?待拨云见日之后,是否还要拨“云”见“艺”?今后,表演艺术是否也需要台上、线上一起经营?答案,要每一个艺术门类各自深思。仅对于戏曲的传承与传播,历来就有两种都有道理,却是两极化的意见。一类是让戏曲融入日常生活,在人间烟火里复苏,走的是“非遗”路线;另一类是让戏曲停留在“博物馆式”的保护,确保其“高端”“奢侈品”的格调,走的是“文物”路线。故宫是目前文物圈最大的网红IP,但故宫粉丝量与抖音网红前十名相比,至多只有十分之一。但是,毫无疑问,坐拥中华文明历朝历代文化瑰宝的故宫,是有规划、有步骤、有远见地部署腾“云”驾雾的战略的。在抖音里,故宫的属性是“旅游”……
图说:故宫的抖音账号 网络图
找到跨界的交集,可谓是权宜之计。既不用降格以求,失去主心骨,也可以赢得圈外点赞。这就是当下原本属于电视的综艺,平移到网络上之后形成的网综,目前表现还不错。近来,网综让明星在家自拍。虽然产生了到底是“我是歌手”还是“卧室歌手”的调侃,但是,可以让粉丝了解明星最爱的自拍角度——或曰“明星眼里的自己”“明星在家的样子”,确实符合“幕后”的理念。据微信官方统计,2019年国庆期间运动步数不足百步的人群达到3480万;2018年同期的数字还仅有2100万。这说明——宅家文娱的潜在观众数量在增长,其中主要聚焦于影视、游戏,占据30%。与此同时,跨地域、低成本制作,更会让资本催生一批对艺术品质追求不高但依然会有流量的节目。考验艺术家创造力的时候到了。资本愿意投入云产业,艺术家是否可以在赢得大众瞩目的前提下,持续保持高品质的艺术?云上艺术,真正拨云见艺。(朱光)
来源: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