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软官方更新了安全厂商推荐名单,其中AVG、“小红伞”、卡巴斯基、ESET等全球知名安全厂商都入围其中。而让人关注的是被推荐的中国厂商也有新面孔出现,腾讯电脑管家也高调入围。小编从多方面渠道了解到,本次入围微软安全推荐厂商名单的条件非常苛刻,而多名国产安全厂商的入围,正是显示了国内安全技术高速提升的技术实力。不仅如此,在英国西海岸、AV-TEST、AV-C等国际权威安全软件评测中,以腾讯电脑管家代表的国内安全厂商也表现不俗,备受国外市场认可。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国产安全厂商取得如此成绩?且听小编为大家分析一番。

国外信息安全产品(国产安全厂商频受国外市场青睐的思考)(1)

信息安全被重视,国产安全软件站在了风头

“2010年的中国安全行业,大家都是在做“面子”。”一位资深的安全行业人士如是说,“那个时候国产杀软光鲜的外表下,总会站着一个默默数钱的外国佬。”,言外之意就是当时国内的杀软很多都是采用的国外的查杀引擎。例如360采用的是Bitfender的引擎,就是比特梵德;当年的腾讯电脑管家用的是ESET的引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NOD32杀毒软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时核心查杀技术完全被国外垄断,中国的安全厂商都忙着做外壳,在技术上和国际知名的杀软厂商并没有可比性。

斯诺登事件之后,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去IOE”概念被热捧,正是国家信息安全“焦虑”的体现。随着最近,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正式公布了今年杀毒软件类产品采购名单,其中主力均为国产安全厂商,而国外安全软件企业如卡巴斯基和赛门铁克则名落孙山。该消息引爆了投资者对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的潜在心理预期,一时国产安全软件站在了风头。而随着国家信息化安全建设的深入,信息安全市场将被进一步激活和扩大,安全市场的蛋糕也正变的越来越大。在市场的刺激下,国产安全厂商也把安全的定位提高至“国防战略”级别,加大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和研发力度,一改昔日拿国外内核,自己加外壳的简单OEM模式,纷纷推出自主研发的查杀引擎。尤其是最近在国际著名第三方测评认证机构西海岸实验室6月份杀毒软件测评中,国产安全厂商的自主杀毒引擎在国际知名的评测机构中也相继取得让人瞩目的成绩,“中国芯”也越来越被国际市场认可。

厮杀变竞合,开放谋共赢

“3Q大战”、“3B大战”……在中国互联网,各种“大战”屡见不鲜,尤其是安全领域的厮杀从未停止,其结果大多是“俱伤”的结局。历次大战从未见胜负之分,厂商之间对骂互揭,各种强制卸载内耗,却让用户苦恼躺枪,无奈之余纷纷选择国外的安全软件。而让人欣慰的是,国内的安全厂商似乎也意识到“大战”对自身的伤害,在厮杀中也渐渐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竞合。所谓的竞合,就是竞争加合作的模式。例如:腾讯手机管家与诺顿、趋势科技、AVG、TrustGo、F—secure、quick_heal、金山、安全管家、安天、恒安嘉新、LBE等10多家国内外的知名厂商建立病毒交换机制,这就是竞合的典型案例。

不仅如此,国内的安全厂商还开放自己的数据库和网警、运营商、国际软件厂商合作提高查杀和拦截恶意信息的精准度,这些合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安全技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XP停止服务后,国内安全厂商更是联合微软,通过多方合作继续给国内XP用户提供安全防护,并多次向微软提交重大安全漏洞被微软致谢,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安全厂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当然这些也和国内厂商谋划“走出去”的战略息息相关,以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进入国际安全市场一直是国内安全厂商的目标。

想了解更多作者文章请关注:“小编也疯狂”微信公众号ID:xiaobianyefengkuang

除此之外“小编也疯狂”也出现在新浪微博、百度百家、今日头条、艾瑞专栏、IT时代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