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因?两种主流观点都与古代帝王有关

在中国历史上,每到中秋佳节,民间就有赏月的习俗。那么,这一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因呢?

学界对此最主要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源于先秦君王祭月,另一种则认为是源于唐玄宗赏月游仙。虽然这两种主流观点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极大,相差了好几百年,但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跟古代帝王有关。

有研究者提出,中秋赏月一事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具体表现为君王祭月仪式。

我国早期民俗学专家容肇祖先生认为,中秋节日的来历,当然至少也有二千年的习惯了。这在著名的古代典籍《礼记》中可以找到佐证。

古代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因)(1)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面所说的“夕月”恐怕就是中秋节的庆祝。

容肇祖先生1928年提出这一观点之后,对后继的民俗学研究者有较大影响。

如罗启荣、阳仁煊的《中国年节》一书便采纳了容先生的意见。

又如马宏智的《年节趣话》一书不但重申了容先生的观点还有所发挥:“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这种风俗才逐步地传到了民间,形成了一个传统的活动。”

古代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因)(2)

中秋赏月的习俗源于唐代君王游仙之说,千余年来在民间最为流行,也屡见于古人的笔记杂谈之中。现在又为某些民俗研究者所重,把它视作中秋赏月习俗的源头。

如沈现、张茂华《民俗趣谈》一书中记有“相传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霓裳羽衣曲》,即有了中秋赏月的风俗。”

在古书中涉及唐玄宗赏月游仙的,仅唐人著作就有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薛用弼的《集异记》、柳宗元的《龙城录》等。

唐以后的文人又在原有基础上大加渲染衍化,这类传说便渐渐成为中秋赏月习俗成因中影响面最大的一说了。

古代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因)(3)

形成中秋赏月习俗没有定论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有一条重要原因便是古今的许多典籍对此往往略而不述或语焉不详。

先说现代的。

大陆70年代版的《辞海》、《辞源》均不载中秋赏月的形成原因,宝岛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和《环华百科全书》也只是一笔带过。

再说古代的。

古代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因)(4)

在我国古代岁令时序类书籍和类书中,也很难发掘出中秋赏月习俗形成的原因。

前者如隋人杜台卿的《玉烛宝典》、唐人李林甫等人所注的《唐月令注》、元人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清人李调元的《月令气候图说》等。

宋人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还感叹道:“中秋玩月,古今所同者也。……骚人雅士不多见于载籍,后世未尝无遗恨焉。”

古代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因)(5)

类书如唐人姚江、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唐人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唐人徐坚等人的《初学记》,宋人李防的《太平御览》等均无“中秋”条目。

白居易的《白孔六帖》,虽无“中秋”项,但却引述了一些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不过仍然未指明其渊源。

清代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其71卷“中秋部汇考”列出几段引文,其中引自《事物原始》一书的认为中秋赏月之滥觞应为中唐,其标志是欧阳詹的《玩月》诗。当然这种解释是有疑点的。

综上所述,可知中秋赏月习俗的渊源确无定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