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细思极恐(食物相克不存在的)(1)

网络中流传的食物相克

从古到今,我们国家好像有一个认知就是食物之间会因为五行,寒热导致很多食物不能一起实用。比如最著名的一个组合就是螃蟹+柿子、虾+维生素C等等,其实早在1935-1936年,南京媒体连续报道百姓因把香蕉和芋头同食而中毒的事件。有着很深生物化学、营养学和生理学基础的郑集对此提出质疑,他毅然从180多对所谓的“相克食物”中选取了流传最为广泛的14对进行研究,其中有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蟹与柿等。郑老首先以大鼠、犬、猴等动物为实验对象,进而对人体实验,以科学为依据充分驳斥了这一与膳食指南倡导食物多样相悖的谬论,证明这14对食品均无相克现象。

2006年,由中国营养协会要求,兰州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也相继通过实验对“食物相克”说法进行了辟谣。但是2008年在兰州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对高教育水平的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仍有73%的人相信食物相克。2011年在对社会层面的调查问卷中相信食物相克的比例高达90%。2018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澄清食物相克谣言。公布了四号消费预警,对广为流传的食品相生相克图谱以科学的方式进行了解答辟谣。

究其原因,一般来说,患有胃溃疡的病人不适合多食可促进胃酸分泌的食物,如玉米,土豆等;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则不适合多糖饮食;若食用,一般会有不适感。但是,由于缺乏相关营养知识的了解,人们将其归咎于“食物相克”。

有很多人吃出病是由于不洁饮食造成,而非“食物相克”引起。

日常生活饮食中,食物在采集、运输、清洗、烹饪当中,受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或者发生食物腐败等都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腹泻、中毒甚至死亡。

在我国发布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也提到,到2016年为止都没有发现过真正因为“食物相克”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和报道。有时人们吃完东西不舒服,往往是因为食物不干净、食用方式不当、过敏体质等个人原因。而网络上的传言却片面地夸大了食物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忽视了剂量的重要性,才会出现了“中毒”、“致死”等种种谣传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