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弟子规》是一本大家所熟知的蒙学教材,它虽然只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其内容却浓缩了古代蒙学书籍的精华,即使现在也有一些学校专门开设了《弟子规》的课程,或者是将其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甚至许多成年人也在学习《弟子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见《弟子规》影响范围之广、价值之大。

弟子规是一本怎样的书(很多人都熟悉弟子规)(1)

《弟子规》虽然是本仅仅只360句,1080字的小书,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能净化人的心灵,熏染人的德行,让人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弟子规》也称得上是一本历史性的经典著作啊。很多人都熟悉《弟子规》,但并不了解它的作者是谁?生活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和家庭环境中?如何创作了这样一本传世佳作?这里我们来聊聊《弟子规》的作者。

作者生平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绛州城关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李毓秀平生只考中秀才,以教书为主,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不仅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太平县御史王免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同时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后来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弟子规是一本怎样的书(很多人都熟悉弟子规)(2)

李毓秀的家庭环境及学习经历

李毓秀出生在新绛县周庄村一个殷实的家庭,从幼年时起就性情醇谨,孝亲友弟,对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关爱有加。李毓秀一生当中娶过三位夫人,均是在妻子亡故之后所娶。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两个孙子。家庭和睦,家族兴旺。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悟性很高;不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探究为什么,渐渐的,私塾先生的学识已难以满足这个凡事皆刨根问底孩童的求知欲。听说邻村的党成先生是理学专家,李毓秀便正式拜他为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李毓秀跟随党成游学是二十多年。经过了“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磨砺,学识不断增长。

李毓秀20岁时就被州学推荐到国子监学习,成为监贡。那么,李毓秀为什么没有取得更高的学历呢?李毓秀最初想要通过科举考试为官从政,但他所求的是“发明圣谛”,其所追求的与当时考试所需要的多是格格不入,所以在观察几年之后,不再志意于科举考试。根据光绪《直隶绛州志》记载,李毓秀曾担任过“国学注选县丞”一职。但是,李毓秀的仕途之路并不顺畅。两年后辞职归家。致力于探究学问“发明圣谛”,讲学教授门人和自己著述立说。

弟子规是一本怎样的书(很多人都熟悉弟子规)(3)

李毓秀的讲学经历和创办敦复斋

太平待御王公,王奂曾,山西省太平县(现襄汾县古城镇)西曹路村人。康熙丙辰年(1676年)进士,历都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掌浙江、山西、山东、陕西等道事。他很欣赏李毓秀,聘请他到太平县西曹路村讲学。在太平县西曹路村王奂曾举办的学馆授课十余年后,因思念父母、怀念家乡,考虑到绛州城内比之于太平一隅风俗奢靡,人心浮躁放逸,而且又缺乏理学大家教育帮助人们弘扬理学,担心人们从此失去学习理学的信心和决心。为此,举家返回绛州城。一边讲学一边著书。

晚年创办敦复斋讲学。李毓秀将学堂起名“敦复斋”,源于《易经》“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意思就是要自我反省,不断地完善,促使自己处于正道上。有记载李毓秀“晚而讲《易》敦复斋,听者屡满户外。““从学之盛,时无与比”,可看出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和教学经验,李毓秀的学识和教学方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弟子规是一本怎样的书(很多人都熟悉弟子规)(4)

总之,李毓秀一生致力于学问研究和教书育人。幼醇朴谨慎,勤学善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著作等身,晚办学敦复,兴学宣教,育人成才。与辛全、党成被称为“绛州三贤”,雍正十三年(1735)建立的东雍书院设立“三贤祠”,供奉三人的灵位,随后作为乡贤迁于绛州文庙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