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讲近代以前我国都是世界第一强国,经济、军事、文化长期全球第一。这一说法听着很自豪,但实际历史却不全是这样。
为了更好讨论和比较,我们从史界毫无置疑宋代(当时全球第一经济强国和世界最富裕国家)开始算起。首先,和现在一些人想象不同,古代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的剧情几乎没有,95%的老百姓长期在温饱线上下谋生存。阶级社会里,即使太平盛世里粮食牛羊富裕,都归皇子王侯、官僚士绅享有。而且客观数据也告诉我们,去了古代大多数人也要饿肚子。
例如,按照1990年美元算,明代人均GDP920美元,清代760美元,远低于改革初期的人均GDP。以上统计是以美元计价的绝对值取决于古代与现代的货币比值,按照实物产量乘以当今世界物价计算。古人生存成本远低于现代人,古人生活水平远不如现在。所以,清醒点,别老想回到古代,不然你的生死都将难以预料。
宋代海外贸易路线
第二,从北宋到清代我国GDP产值处于一个波动下降的过程,从宋到明中国人均GDP处于较高水平波动,清代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人均GDP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资本、土地的积累速度。在将近900年的时间里,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这一下降没能被粮食亩产量的上升所弥补。也就是说人均占有的土地量、劳动工具包括牲口数量是下降的,这导致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所以,人口、土地问题都是事关国运兴衰的大问题!
第三,我们与同时期世界水平相比咋样呢?毫无疑问,宋代中国生活水平远超世界,但在1300年(元代大德四年)之前就开始落后东罗马帝国,1400年(建文二年)被英国超越,这时英国海外贸易兴盛但是还没有进行产业革命。1750年(乾隆十五年)以前,我国江南等地区和西欧瑞典等最富裕地区生活水平相差不多,但是整体上我们已经落后西欧。也就是说,工业革命前,东西方经济就差距越来越大。这一发现与人均GDP逐渐下降的发现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中国人均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下降对于经济发展、国家进步产生非常重要影响。
清代中期以后,人口剧增,人地矛盾加剧
第四,弄清楚古代经济状况是为更好地了解现在展望未来。那么如何解释这些发现呢?有人说,中国并没有历史上那样强大;有人也说中国的人均GDP在公元1000年左右处于世界最高水平,只是从公元1300年左右开始落后于意大利,1400年开始落后于英格兰王国,这并不等同于说中国在历史上没有那么辉煌。相反,这说明我们对于我国古代经济认识不足,古代社会达到人均发展水平的高点比我们认为得更早,中国经济开始落后于西方的时间段也比我们认为的早。
第五,那么,如何解释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比之前认识得更加早熟、落后于西方的时间段比我们认识得更早?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说:
“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在很早就进入了一个高水平的超级稳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很早就在意识形态上达成统一的国家,西汉时期就已经达成了这种统一。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也相对成熟得非常早。又由于中国处于欧亚大陆的最东端,没有受到太多外来者的侵占和攻击。所以,中国出现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以孔孟之道为核心、意识形态相对统一的大一统体制和政治经济结构。这种结构使中国的经济很快就达到了增长的潜在水平,进入到一个稳态之中。由于中国社会相对稳定,处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孔孟之道崇尚多子多福,中医又有较为发达和早熟的保健和生育技术,这使得人口增长得非常快。这样一来,中国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大而不强、稳定又相对脆弱的帝国形态。”
第六,这并不是说中华文明落后于世界,而是说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比较独特的一支。据此,有一个推论就是,中国如果没有和外界发生直接的交流和冲突,就不可能发生英国式的工业革命。因为中国的人均GDP下降,但劳动力并不短缺,对节约劳动力提高个别劳动效率的技术创新需求不足。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较大规模的纺织手工场中出现普遍的雇佣关系
尽管在中国的个别地区如江南的人均GDP相对较高,但是不可想象在大一统的体制下,局部地区出现资本主义体制,而整个国家仍然是封建体制的状态。
最后,目光转向今天,当今中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地发展?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强大的稳定性和生命力,这种稳定的文明体系在西方列强的强烈冲击下产生了自我革新和自我变更的动力,促使中国近代以来发奋自强、逐步开放,最终带来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巨大成绩。不论如何,我们有十足的信心创造更大的辉煌!
参考资料: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李稻葵: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