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粥厂》,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相声“梦”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请注意,此处没有“之一”)中国人讲究含蓄,所谓“吟风不见风,赞雪不见雪”《开粥厂》就是这诸多“含蓄产品”中的一个,作品通篇未提一个“梦”字,却完整的把一个美好梦想呈现在观众面前作品可能创作于一个由于四处战乱或者连年荒旱的年代,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百万难民拥上街头,这其中就包括作品的主人公——一个有心无力且有点不太现实的“大善人”他应该是那百万流民中的一个,亲眼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自己险些或将要成为冻死骨但他无能为力,不能让自己过的更好,只能通过自己的假想来安慰一下自己,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十大我字系列经典相声我是文学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十大我字系列经典相声我是文学家(好难说的开粥厂)

十大我字系列经典相声我是文学家

《开粥厂》,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相声“梦”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请注意,此处没有“之一”)。中国人讲究含蓄,所谓“吟风不见风,赞雪不见雪”。《开粥厂》就是这诸多“含蓄产品”中的一个,作品通篇未提一个“梦”字,却完整的把一个美好梦想呈现在观众面前。作品可能创作于一个由于四处战乱或者连年荒旱的年代,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百万难民拥上街头,这其中就包括作品的主人公——一个有心无力且有点不太现实的“大善人”。他应该是那百万流民中的一个,亲眼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自己险些或将要成为冻死骨。但他无能为力,不能让自己过的更好,只能通过自己的假想来安慰一下自己。

笔者以为,如果从简单的爱慕虚荣、好说大话来看待这个人物,好像有点太过单薄了!这个人物不应该把他作为一个小人或一个反面人物来刻画,或者说实际上他还有些许高尚。他也许真的就是幻想有这么个粥厂,因为他本身就应当属于被救济的一员。这个人物,是把是人就有一个习惯扩大后具体化的产物。“如果我是领导,我就把贪官全毙了;如果我有会武术,我就天天上街打流氓去;如果我有钱,我买两碗豆汁,我吃一碗倒一碗。”相信上述情节,在实现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吧?“大善人”就是典型。这不过是一种善意的调侃,或者是一种憧憬,充其量是不切实际的瞎想。换句话说,这位“大善人”幻想有个粥厂赈灾与蜘蛛侠、超人、复联们拯救地球,某些地方属于同一范畴。

大多数演员在刻画这个人物时,都刻意表现了“善人夸夸其谈,满嘴跑火车”的一面,着重于荒诞,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梦”。他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因为本身能力有限,并不能把这一切转换为现实,从这个角度上讲他是个可怜的人,甚至有点让人心酸。

作品的结尾一句“想这么舍,还没发财呢!”才是这个作品的点睛之笔,正所谓梦醒时分,比之“我媳妇给我一嘴巴,一翻身把沙锅打了”等等高明的多。听完这段相声,黄梁一梦四个字马上跃入眼帘。

说完了人物,接下来再习惯性的说说贯口。这段作品里的贯口与《报菜名》的贯口截然不同。同样是贯口,后者是情急之下顺嘴胡说,而前者则是在脑海中不知反复了憧憬了多少遍,把自己认为所有美好的东西最大限度的囊括进来。这里边既有“牛羊肉、大个团脐螃蟹、黄花鱼”这样的“大件”,也有“腊八醋、五香面儿、花椒”这样的“小件”,甚至连“煤球、凉水”都想到了,可见这个趟子里说的大概就是他这个层次想到的最好的东西了。一个身处困境需要靠领粥救济的人,对这些东西能不天天想、夜夜盼吗?所以演员说到这段贯口的时候,自然可以一气呵成,以成不吐不快之势。写了这么多,好像也没提为什么说它难说。别急,马上说!之所以说它难说,是因为今时今日已再无作品中那种开粥厂赈济灾的规定场景了。现在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有各种慈善机构,想行善,捐款就是了。再按作品中的路子表演,老话怎么说来着——骂了题了!当然今人对它也曾有过种种尝试,改为第三人称者有之,把粥厂拉到伊拉克去赈灾者亦有之。但不管如何修改,只要不离开施舍二字,恐怕都再难以让观众信服了。以至马志明先生在他的《笑匠杂笈》中无限遗憾的表示,不再尝试用这个作品,只能保留其中的贯口,以备后人整理资料时使用。

前人留下了这么好的作品,今人却因时过境迁不能再用,岂不可惜。但老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汇集众人的智慧,怎么也能给这个作品一个好的归宿吧。所以笔者斗斗胆先提出一个修改的方案,全当是抛砖引玉。因为本人只是个相声观众,改过之后能不能立到舞台上,还要靠专业演员们去尝试。

要想使这个作品复活,首先就得考虑它的合理性,专业术语叫“剔横骨”。所以要修改就必须抛弃两个字——“善人”。改施舍为使用,变憧憬为追忆,把“逢年过节我们家施”改为“逢年过节我们家吃”,这样一来,束缚演员的规定场景没有了,而原有包袱结构、人物性格以及大趟子都可以保持不变,节目焕然一新。唯有一点,一定要注意,说到春节那翻时,千万记着把吃的、用的分开来说,不然要是把“麻雷子、二踢脚、南鞭、高香……”都吃了,那可就应了那句话了,叫“两太阳冒火,七窍生烟”,改了拨火罐了。

,